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天津话

(2010-01-03 12:32:11)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前两天,到博友家看到天津话的介绍和解释,我想就此话题说几句; 1   天津话的起源  前些日子

今晚报刊登某位名人文章,大意是他到安徽固镇偶然发现那里的口音与天津话相似,于是他就说天津话

来源于此,媒体就跟着炒作,人云亦云,好像真的一样。更有甚者,静海话就是天津话的母语。笔者以为

一个地方口音的形成,并非像某名人或流传的是马即是马,是鹿即是鹿,而是有她自身的发展规律,逐步

的演变而来。 2  天津话的特点   (1)哏   比如天津话称早晨 ,早餐。说成:早起,早点。管晚上

叫黑歇。 管干活叫业去。   (2)短   比如我们到老美华买了一双鞋,合适极了。天津话说:老美华

嘀鞋,倍跟脚。  简化到无主语。 (3)并用   地方方言与俏皮话结合,比如写毛笔字,没写好,用

笔修改一下,叫先生看见了,先生发话:写字别描,拉把吧别瞧。 你说也怪,小孩们写的嘛字没记住,

前后两句都记住了。

   具备以上特点的天津话,应该是比较流行和公认的。有哪些人讲的比较多呢,笔者以为是南开老

城里,红桥西头,河北,河东,河西一带的老居民。和平有中国地和租界组成,因此语言流行有所偏重

,南市一带就说天津话,租界里就流行普通话,有的家庭或者学校甚至不让孩子讲天津话,但是他们都能

听懂,有时高兴了,遇到老乡也讲几句,别有风味。大部分天津人离开家乡基本改说普通话,因为电影电视

说天津话的几乎没好人,谁没事去找没趣呢。

   天津市建城才600多年,九河下梢,水陆码头,兴于漕运旺于民国时期,因此中西文化交融,形成独特

的地域文化。比如马三立,冯巩,抖完包袱自已根本不笑,接着抖,让你琢磨去,回家想起来就想笑,这就叫幽默,就叫本事。再有像郭德纲这样的嘎嘎,也是比较常见的,只不过底蕴与机遇不同罢了。当然人家

这些人能够给全国人民带来笑声,是功德无量。笔者在此仅想说明天津话具备逗乐的基因,促使人们分泌更多的快乐肽。保持身心健康。抛砖引玉,愿闻博友高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年祝词
后一篇:蝈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