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北襄阳牛肉面,缘何惹得众多襄阳人爱!

(2018-10-22 21:35:04)
标签:

美食

旅游

情感

图片

文化

  去湖北襄阳办事,早上起来,战友特意带我们出去吃襄阳本土的特色早餐——牛肉面。

  早上吃面,对我这个早上吃惯了水煎包和胡辣汤的河南人来说,还是很少的饮食。

  不过,战友说,这家牛肉面曾经上过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每天的生意十分火爆,很多襄阳人开车跑几十公里路,就是为了去吃上一碗这样的牛肉面。

  http://dingyue.nosdn.127.net/oafnx4onfobbcZIm0hj1YtEZgjelyvfOuQLpPzHWX1xal1540197050906compressflag.jpg

  从酒店出来,战友开车在前面带路,我们在后面紧紧跟随。车在襄阳市里七拐八拐,穿大街过小巷,在汉江岸边的一处大桥下,艰难地找到了一处停车位将车停下。这个时候,虽然时间已经9点40分了,但桥头下的一条小路上依然是熙熙攘攘,车流和人流显得十分拥挤。下车一看,几家卖早餐的门店前排着长长的队伍。“这些人排队都是吃面的?”“对!壮观吧!”战友回答说,很多襄阳人早上吃饭,都会跑到这里来吃面,有的开车要跑几十公里路呢。

  http://dingyue.nosdn.127.net/YSM4qX5Srvx432S9oqSaOHUhVW5rlFrpcaoWtTDocFD481540197050907compressflag.jpg

  为了吃一碗地道的牛肉面,早上费时费力地开车跑几十公里,看来这碗面真的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

  拿着手机拍照的时候,战友已经站在长长的队伍中了,战友的妻子则站在门外的桌子前等着食客们吃完后占桌位。这家上过央视的牛肉面馆,名字叫做赛家金多,听听这名字,金多啊!

  http://dingyue.nosdn.127.net/AOdaN0xS33KKw1sqzuQRW=zsLuhDpgGPJRF6xpL75qdvP1540197050907compressflag.jpg

  我拿着手机,在店里店外不停地拍照,并观察着牛肉面的做法。只见店内一位女士专门收钱发牌,两位女士在灶台内配合着打面。一个将类似热干面的面条抓一把丢进长柄的铁笊篱中,再抓一把脆生生的绿豆芽,沉到滚滚的白汤里,不慌不忙地抖几下,提出来倒进碗中。另一位则一手端面碗,一手拿勺子挖出提前卤好切成薄片的牛肉,混入辣椒油,再从翻滚的汤锅中舀两勺汤水浇入面碗,放入摆放在台案上的托盘中。食客则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勺子舀一勺切碎的葱花和香菜放入碗中,红艳的辣椒油和翠绿的葱花香菜,配上泛黄的面条,一碗正宗的襄阳牛肉面出锅了。

  http://dingyue.nosdn.127.net/ZgjCP947o5ou=AgKtF6GpNK08HZ0EFz2LO2gNZEVpz3E31540197050907compressflag.jpg

  一碗牛肉面,一碗襄阳本地的黄酒,是襄阳人早餐的标配。面有点硬但很筋道,肉薄而香,汤水肥而不腻,辣椒虽然红艳并不是特别辣,而是透着醇厚的香。吃一口面,喝一口黄酒,黄酒的酸甜清爽刚好解除了牛肉面的油腻。可谓是黄金搭档。黄酒虽然好喝,可酒精度数不低,喝进肚腹内,顿时热腾腾的。开车的话,还是建议少喝的为好。

  http://dingyue.nosdn.127.net/rds1umwo1kSbOHrnYcuYd803m94ELu7FbOrdOF8I0sYYj1540197050907compressflag.jpg

  别看那一碗红亮的汤底,其实一点儿也不辣,但是辣椒和牛油结合的香气在口中不断的回味,配上那劲道的面条,脆爽的豆芽在口腔中体味着不同的快感。

  http://dingyue.nosdn.127.net/nGtFt2JXMWJNms6HFSIeGPy7zBViPqFrcJGsrfXlnEXR01540197050907compressflag.jpg

  柜台前的黄酒都是这样一壶一壶的,有人需要的话,便有服务员掂着走到你就餐的桌子前,将一个黑瓷小碗摆在你面前,拧开壶盖为你倒一碗黄酒。

  http://dingyue.nosdn.127.net/Bhvdk3yl=ugxsYo1kmdsJ0GWRm26PmviynekCRZdtMqRO1540197050907.jpg

  襄阳的牛肉面有纯牛肉的,也有参入牛杂的,也可以单要牛杂的。顾客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它的特点是一辣二麻三鲜,味道可口,回味悠长,久食不厌。很多襄阳人如果三两天不吃牛油面,感觉口中无味,食欲大减。

  http://dingyue.nosdn.127.net/D4Vc=1oj1LmWuEgn7K1zF0zHkm3xKlafuS4R8yFLsSotz1540197050907compressflag.jpg

  襄阳牛肉面、襄阳牛杂面最讲究的是:一是味香,二是味厚,三是有回味。汤要好喝、牛肉要好吃。配料下粉面熬红油、卤牛肉、牛杂。襄阳牛肉面最大的机密是中药卤包,最为关键的是汤。

  http://dingyue.nosdn.127.net/gtN65=NJWfdxvYatyzo7NsyxWN50=KOcx0DO1W1Upbyc=1540197050907compressflag.jpg

  襄阳的牛肉面、牛杂面都是上面满满的一层牛肉或一层牛杂,让外地人大为感慨这肉怎么跟不要钱似得?

  吃的品的是面,面是搁了碱的,但不过分,没有苦涩,只透着面香;前一晚备好了面,过了水,放油、拌好,摊在大大的竹簸箕里;第二天一清早,架起两口大锅,一锅白汤,是开水,咕咚咕咚冒泡,水汽腾腾,白雾雾的,冉冉上升,另一锅是红汤,是老板清早起了黑用牛油牛杂,放香料、辣椒熬出来的,上面浮着红汪汪的辣油,飘着青青的蒜苗段,纹丝不动。吃面的来了,一碗面就能快速出锅。

  http://dingyue.nosdn.127.net/wwqgFyxY2FYV2KxjhkuJ1CeAJqQ26JMKVqgJyiuXcf0Xj1540197050907compressflag.jpg

  据说,襄阳牛肉面早传于清朝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历代襄阳人都继承和发展了祖先的精湛技艺,使得老襄阳牛肉面一直保持着她的独特风味。历史的年轮把这三百多年前的好面带到我们的面前,历经数代传承,始终保持传统风味。三百年前的韵味悠远映数百年仁者沉淀之智食,老襄阳牛肉面乃中华饮食文化之精髓。

  http://dingyue.nosdn.127.net/QtM6Zur8hhsHmesUn68FuzACxQwbtdhj99763E7Bkao3v1540197050908compressflag.jpg

  如今的襄阳,约有4000多家家族式、夫妻式、合伙式、连锁式在襄阳的街道上经营者,每天消耗的面条达20余万斤,在其发源地——教门街,有樊城区排名前三的面馆分别是一桥头面馆、邓家牛腩面、赛家金多牛肉面(排名不分前后)。

  http://dingyue.nosdn.127.net/fzAxfY6EPbMjLTa0UwH=cgL5GZJBMPD4UJ9bCzmnfXA4L1540197050909compressflag.jpg

  襄阳城,这个一听名字就是有一股侠气的城市是位于湖北省的西北方,汉江水穿城而过,分成襄城和樊城两个大区。有着2800多年的建制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诸葛亮(不是王者荣耀里的会龟派气功的法师)的隐居古隆中就在此,素有“华夏第一城”、“兵家必争之地”“铁打的襄阳”之称。

  http://dingyue.nosdn.127.net/XRg9SJSSLfHEIzqSn4Z2MgDl0XyzQYAGm9wuPQ5=Trh3D1540197050909compressflag.jpg

  襄阳沿江而建城,所以码头林立,在明清时期,有许多外省的商帮在此聚集,最为出名的便是山西和陕西的商帮,现市二中还保留着樊城最为精美的会馆——山陕会馆。

  http://dingyue.nosdn.127.net/CYtX1kRONAQ6uvhBBDBF1SaZOWLbATlumTSy1OuOYV1s81540197050910compressflag.jpg

  正因为南北文化激烈的交流,使得襄阳文化拥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具体到饮食方面就是跳出了“南米北面”的饮食大框架。襄阳人既可以吃上一大碗臊子面亦可以端起一满碗的白米饭就着菜吃的不亦乐乎。

  http://dingyue.nosdn.127.net/m9hoTvD0pLNZGNEgXDmLP9zcPo70KLhhS9mxCOtmR5or31540197050910compressflag.jpg

  襄阳人究竟是爱吃面还是米饭?这个二选一的问题估计很难得到最标准的解答,你说是吗?

  http://dingyue.nosdn.127.net/EhtmTm5ORkEPfSx7YcYeAulfcGeLB05Cr5fpET1cyCjad1540197050910compressflag.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