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顶牛!兰州拉面竟然源自咱们河南!

(2018-05-09 08:05:49)
标签:

美食

健康

情感

图片

文化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5773262031f8643fce91

河南人爱吃面,河南人善于吃面!

我是地道的河南人,自幼不爱米饭爱吃面,如果三天不吃面,心中总会有一种失落感。但不知何故,独对兰州拉面不是那么喜欢。几次选择吃什么饭的时候,常常是路过拉面馆而不入。

前几天的中午,或许心中抱着尝试的念头走进了一家拉面馆。这是一家兰州人在许昌开的街头小馆,家族式的经营模式,年轻的小伙子在里面把面团碗得团团转,而后抻面的时候在案板上摔得啪啪响,颇具表演性的面,让人充满了期待。

一大碗拉面端上来后,看到碗中飘着的几片薄薄的牛肉片,心中有了些许的失落:“俺是食肉动物啊!”说实在的,这几片牛肉虽没有达到蝉翼的薄度,也让我在心底泛起了不少的不悦。

话说回来,面真的是筋道的,汤色清亮,翠绿的蒜苗和红红的辣椒油搭配得十分协调,除了牛肉的厚道,这可以说是一碗纯正的清汤牛肉面。可,遇到了口味重的我,却不是十分招讨我的喜欢。

时隔数日的傍晚,我和妻一起到许都公园办事时,因为赶时间就近用餐时,她说:“吃牛肉拉面吧!好久没吃过了。”刚好,建发御园二期的楼下有一家顶牛牛肉拉面馆。

走进面馆内,我先要了一份涮牛肚、两只鸡爪,想以此来弥补牛肉拉面中肉的欠缺。

兰州拉面的制作过程都是一样的,很快就好了。站在橱窗前,厨师在舀汤的时候,我听到勺子与锅底碰撞的声音了。我知道,无论是兰州拉面还是河南烩面,其精华就在这一锅汤。而汤色最好的时候则是中午,因为,骨汤经过上午的熬制,无论是汤色还是内涵,都是刚刚好。

这个时候的汤,仅仅剩下了个汤底,营养不好不说,汤色也不会好看的。

这是一碗标准的兰州拉面,承袭了“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生产标准。不过,汤色有点稍许的浑,没有了白萝卜片,其他的基本都符合标准。

面条是那种细细的,有点发黄的,咬一口十分筋道,还散发着小麦的麦香味。额,对了,牛肉片是酱牛肉,稍显厚道,三四片牛肉飘在碗中,厚度让人还能接受。毕竟人家是做生意的,不可能把一头牛都放你的碗里。

再喝汤,汤味的厚重让我有点惊讶,加上辣椒油的辛香,十分可口。面我吃完了,汤也喝得基本精光。第一次吃顶牛的拉面,心中已经给了个五星的好评。

顶牛拉面,是5个发小创办的品牌拉面,5个年轻人的第一家店创业成功后,迅速走上了连锁的扩张之路,而今据说全国各地有数千家的加盟店。仅仅许昌就有好几家加盟店,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的话。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57732777547545013671

牛肉拉面,号称是中华第一面。

为了追溯求源,我还是问了一下度娘。惊奇地发现,这一碗号称中华第一面的牛肉拉面,居然起源自咱河南的博爱。

据说,有史料记载的兰州拉面有200年的历史,创始人陈维精,是清朝嘉庆年间国子监太学生。陈维精是河南省怀庆府苏寨村(河南博爱县境内)人,精通酱卤烹炸等烹饪技能的他有着“怀庆食圣”的美誉。

甘肃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苏寨村(河南博爱县境内)国子监太学生陈维精处学习小车牛肉老汤面制作工艺后带到兰州,经陈氏后人陈和声、回族厨师马保子等人的创新、改良后,以“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拉面的标准。在其后2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兰州牛肉面享誉天下,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打入了全国各地,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食客的好评和荣誉,并被国家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试点推广品种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面"。

要说河南的美食历史,那得从中国第一次正式的宴会——夏朝的“钧台之享”说起,这次宴会的地点就在如今的咱大许昌的禹州市境内。

“钧台之享”是夏朝初年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钧台”是指为上帝群神修建的台坛。“钧台之享”是夏启剿灭有扈氏后,为废除传统的部落禅让制,巩固王权,确立王位世袭,而在都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召集各地方国首领,举行的一场盛大的献祭神灵的活动,同时这也是一次重要的方国盟会。这次盟会确立了夏启“共主”地位,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5773290363c9e1b544b1

你想想,这次宴会的贵宾都是国家首领,那美食会差劲吗?

被称为中华烹饪始祖的伊尹就是商朝那位大名鼎鼎的宰相,他所著的《本味篇》说汤以至味,为河南以及中国烹饪理论的起源,以后历代均有发展,至北宋,河南烹饪在汴梁达到鼎盛:其店铺之多,“不能遍数”;规模之大,能容千人。“在东京正店七十二户”,皆自酿名酒,著名的杨楼、八仙楼、樊楼客常至千人,经营品种仅据《东京梦华录》一书记载就有280余种,技法可识别的有50余种,来自江淮的粮米、沿海的水产、西夏的牛羊、福建的果品等一应俱全。而中国历史上有规模、被官方认可的夜市是从北宋都城汴梁开始的。

大宋南迁,定都杭州后,把当时的河南菜精华带到了杭州,杭州人受到中原文化之润泽,兼收江南水乡之灵秀,得益于富饶物产之便利,便形成了制作精细、淡雅细腻的烹饪风格,即杭帮菜。不仅杭帮菜,由于历史、政治、交通、人口、地理等各种原因,各大菜系都曾因河南菜的浸润而发展、壮大,而河南菜也因各大菜系的融入有了更强的容纳性。可以说,上至宫廷谱录,下及民间风味小吃,都能找到河南菜的影子。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57733044782a5167d861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5773309591ae219da423

但随着时代的更迭、岁月的流逝,很多历史、很多传统已被我们渐渐忘却、丢弃了。如果传统就只能止于此,将是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的损失和缺憾。

其实,兰州拉面起源于河南,兰州人是承认的,不过人家是改良过的拉面,改良后兰州人把拉面馆开到全国各地。

这一点儿,我想,我们河南人是应该学习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