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子君的妈妈说万宝全书缺只角什么意思?竟然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标签:
文化图片情感 |
昨天不上夜班,坐在电脑前查阅资料,儿子和他妈妈在追剧看《我的前半生》。忽然听到罗子君的妈妈找唐晶那一段时说的一句话:“万宝全书缺只角。”
儿子和他妈妈都重复地念了一句。这引起了我的注意。
是啊,万宝全书缺只角,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我虽然读过两本书,只知道万宝全书的书面意思大概就是这本书里的知识面极其的广泛,涵盖了很多的知识吧。那么,缺只角的意思大概也就是可惜这本书少了一个角,缺少的这个角上的知识,是人们学习不到的吧。
认真地搜索了一下发现,万宝全书缺只角这句话,是吴地,也就是江苏上海浙江一带吧,人们常用的一句民间俗语,比喻知识极其渊博的人也总会在某个方面或者某个领域缺乏相应的知识。
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
古时候,浙江海盐有个人叫做万宝,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后随父亲在外面做生意,游过三关六码头,到过嘉兴烟雨楼,卖过三年盐浸豆,贩过五年拷花绸。如此这般的见过世面,开过眼界,使万宝的知识大增,天文、地理、人事无所不晓。
乡邻遇到疑难问题,常常请教于万宝,都能应答自如。也有人存心出怪题刁难万宝,而万宝总是回答绝妙。
剃头匠给万宝修面时问:“这脸为啥叫面孔?”
万宝答:“脸面上有鼻、耳、口、眼共七孔,故叫面孔。”
拳师敞开衣襟拍着肚皮问:“这里为啥叫肚皮?”
万宝答:“人身上这块皮最大,所以叫肚皮。(海盐方言,大与肚谐音)”
一刁婆突然问:“天有多高?”
万宝答:“天有两个屁股高!那天你儿子在街上屙屎,你给他擦屁股时说,‘小捣鬼,屁股撅得半天高!’你搬着指头算算,两个屁股加起来有多高?”
众乡邻见多刁难的问题都难不倒他,遂称他为万宝全书。
有一天,一个顽童问万宝:“河里格鱼没有脚,只有蹲在水里游;火赤练蛇没有脚,为啥能在路上走?”万宝竟然被问住了,搜肠刮肚亦无言以对,脸一下红到了脖子根。
事后,乡人戏谑道:“想不到万宝全书万事通,竟然被小囡问懵懂,真是万宝全书缺只角!”
至此,我也想到了流传在我的老家的一则故事,当然,这则故事的流传地是咱河南许昌的。
早些年的时候,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农村老家人盖房子时,基本上都是村民们相互帮忙的,无论是泥瓦匠还是供下做的,均是不要工钱的。而主人家往往都是需要东奔西跑,村里家家户户地借过来盖房所需要用的铁锹、架子车、绳子之类的工具,还要借来锅碗瓢勺的支火做饭,让帮忙盖房的乡邻吃饱吃好。个中琐碎的事情,即使主人家再考虑得周到,也难免会有想不到的工具和借不齐的家伙什。
且说,村里有一人常常善于精打细算,未雨绸缪。他在准备盖房前,早早地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待一切准备就绪,觉得有十足的把握后才开始动工盖房。
盖房的那一天,领工的工头说:“老张,有钉没?”
老张回答:“有,早准备好了,要多少?”说完回屋就拿了出来。
工头说:“老张,有锲子没有?”
答说:“有,早砍好了,一个角一个锲子,共16个角,有16个锲子。”
工头说:“一嗨,你准备哩怪全哩!”
老张说:“那是,咱不打无准备的仗,你要啥咱就有啥,万事不求人!”
工头和几个泥瓦匠听后都笑了起来。待老张转身离去的时候,几个泥瓦匠商量着说,咱得难为难为老张,看他还吹大话!
几个人想好了点子,就坐在墙垛上等老张。
老张过来一看,几个泥瓦匠都在那坐着歇息呢,连忙问:“你们咋不干了,是缺啥了啊?”
工头说:“那可不!你赶紧去拿来十根煤火杵(通煤火眼的钢筋棍),我们等着急用。”
老张问:“要煤火杵干啥?”
工头说:“你别管了,快去拿吧,要不然这活都某法干了!”
老张闻听,连忙去房了拿出了自己家的一根煤火杵,可还差9根啊。没办法,跑出去借吧。
等老张气喘吁吁地借回来了9根煤火杵后,众人笑着说:“你不是说万事不求人吗?”
至此,老张才明白,是自己吹大话后,被几个人恶作剧了一下。
其实,万宝全书缺只角的传说告诉我们,无论你储备的知识面再多,也有自己学不到的一面。
而我老家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应该谨记:宁吃过天饭,莫说过天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