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200年前的鄢陵长啥样?他用手绘地图告诉你!

标签:
图片历史文化情感 |
绿色,是生命之源,是希望之魂。 绿色,能让人们在自然、生态的环境中找到希望和力量! 所以,人们深深地把追求和梦想根植在赖以生存的朴实而厚重的土地上,根植在令人神往的绿色中……把休养生息、鸟语花香、树繁叶茂、花好月圆、自然和谐这些美好愿望联系在一起。这些,在许昌鄢陵这片古老而年青的土地上孕育了宏大的绿色之梦,并得到了圆满和升华。
而今的鄢陵,是一个鸟语花香,生态宜居的地方。
可是,200多年前的鄢陵是什么样子呢?
许言君在查找资料时,无意中竟然查到了一组200多年前的鄢陵地图,看着一张张亲切的地图,当时就被震撼到了。
啥都不说了,先上几张图片,让鄢陵的老乡来找找自己的家,看看200多年前,您的老家长啥样?
这个是鄢陵文献志的封面,作者叫做苏源生。字泉沂,号菊村。河南鄢陵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拔贡生,1840年(道光二十年)中副榜。诏举孝廉方正,辞不就。拜嘉兴钱仪吉为师,喜读程朱理学。曾游大梁书院,主讲文清书院15年,教人以朱子为法,从学者数百人,晚年被荐为教谕,未赴卒。富藏书,曾典当衣服买书,积数万卷。著有《记过斋文稿》、《大学臆说》、《省身录》等。辑有《中州学案》、《中州文征》、《鄢陵文献志》等,其中后一种是他的目录学之作,全书40卷,16至22卷,为经籍志,收录古籍266种。以时代为顺序,著卷帙存佚、版刻、叙录等。另著有《贞寿堂赠言》、《师友札记》。
鄢陵旧有文清书院,房舍倾颓,课事荒废。咸丰元年(1851),苏源生主持修复书院,兴办教育,亲任主讲。他鸡鸣入院,夜半而息,为师生作表率。他考核学生品学兼顾,孰去孰留,发榜公布,虽亲属亦无例外。在他主讲文清书院的15年中,先后有400余人受业。
苏源生仰慕先哲,信笃程朱理学,藏书之外,尤喜辑著,曾收集中州名人文集100余卷,参以志乘,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成《中州文征》54卷。当时的文渊阁大学士倭仁称该书为"撷河洛之菁英,极人文之渊薮,文章经籍灿烂大备"。早在弱冠之年,苏源生观鄢陵旧志,嫌其不详不核,就开始留意古今史籍和金石遗文,凡有关鄢陵史实即随手摘录,终于在同治元年(1862)成《鄢陵文献志》40卷。苏源生笔耕一生,辑著丰富,除《州文征》和《鄢陵文献志》外,还有《师友札记》4卷、《省身录》10卷、《大学臆说》1卷、《记过斋答记》2卷、《记过斋诗稿》2卷,《中州学案》一书未竟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