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鄢陵女孩儿张文亚“割肝救母”的事迹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她因此被评选为2016“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3月8日,张文亚又做了一件感人的事情,她和妈妈来到郑大一附院肝移植病区,把2.1万元钱送给了等待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小卓凡。“这些钱是爱心人士捐给我们的,我和妈妈做手术后没有花完,我一直保管着,就是为了交给有需要的人,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张文亚说。
肝移植手术之后,张文亚和妈妈恢复良好
张文亚是鄢陵县安陵镇石庄村村民,她的妈妈李爱云患有肝硬化,虽一直接受治疗,但她的肝功能已经严重恶化。2016年8月,医生诊断李爱云需要活体肝移植,如不及时进行移植,她的生命只能延续半年。正在哺乳期的张文亚当即给1岁的孩子断奶,决定为妈妈捐肝。妈妈担心女儿捐肝后影响身体,一直拒绝女儿的请求。张文亚就一边照顾妈妈,一边给妈妈做思想工作。她告诉妈妈:“你给我生命,我为你续命,我一定要救你的命。”
然而,高额的手术费成了张文亚一家人面临的最大难题。郑大一附院肝脏移植科室的医护人员了解到李爱云家的情况后,积极联系了河南省“豫爱救助基金”。该基金决定给予李爱云家12万元救助金。
2016年10月21日,张文亚被推进了手术室,7个小时的手术,从她腹中取出60%的肝脏顺利移植到妈妈体内。
“我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了,妈妈还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医生说她的状况也不错。当初我和妈妈在医院做完手术,我就对主治医师说过,手术之后剩下的善款我们一分钱都不会动,要留给急需用钱的患者。”3月9日,记者采访张文亚时,她说,把爱心传递下去,是她应该做的事情。
妈妈后续治疗还需大量费用,她却没有动用善款
3月9日,记者电话联系了张文亚的妈妈李爱云,她正在郑大一附院做化疗。“手术后,我和文亚恢复得都很好,我每隔半个月来医院复查一次,同时进行化疗,每次复查都要花费几千元钱。为了治病我家还欠了不少债,但我们一家人的想法都很一致,就像我女儿说的那样,爱心人士捐的善款是用来救命的,化疗的费用我们可以慢慢赚,欠的钱也可以慢慢还,做手术剩下的善款一定要交给等着救命的人。”李爱云说。
得知年仅10岁的小卓凡患先天性肝豆状核变性,目前已经发展到肝硬化晚期,急需做肝移植手术,他的妈妈高红梅决定“割肝救儿”时,张文亚深受触动。“小卓凡一家的遭遇我们也经历过,我知道他们现在是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我能帮一把是一把。”张文亚说。
张文亚和妈妈带着善款去看望小卓凡时,一直以来情绪都很低落的卓凡露出了微笑。高红梅说,看到张文亚和她的妈妈手术后恢复得那么好,她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对于即将到来的手术充满了信心。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会才会更和谐
“同肝,共苦,这是女儿给母亲最贴心的礼物。它结晶了人间最致密的爱,比一切珠宝更璀璨、更夺目。它发出如此奇异的光芒,照亮了母亲的生命,更照亮大爱至孝中国故事的前世今生。”张文亚获得2016“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这一殊荣时,颁奖词如是说。
“妈妈养育了我,给她捐肝是应该的。我们遇到困难时,那么多好心人关心我们,捐出善款救了妈妈的命,我把没花完的善款交给有需要的人,也是理所应当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平常。”面对记者的采访,“90后”女孩儿张文亚言辞质朴,态度谦虚。她说,正是因为社会温暖了她,她才有了更多行善事、尽孝心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