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一座楼:曹操弄巧成拙成就关羽一世英名!

标签:
文化图片情感旅游杂谈 |
《三国志·蜀书》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三国演义》中说,曹操把关羽围困在屯土山上后,其麾下大将张辽,因与关羽是故交且关系较为深厚,自告奋勇前去劝降关羽。爱惜人才的曹操遂应允。在张辽的游说之下,关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土山三约”:一、降汉不降曹;二、赡养刘备的两个夫人;三、一旦知道刘备的消息,无论千里万里赴汤蹈火也要投奔兄长。如此苛刻的条件,曹操当时居然答应了,还想着厚恩于他,使其感恩戴德之后留在曹操身边,为其所用。
且说,曹操于关羽订立“土山三约”之后,护送着甘夫人和糜夫人跟随曹军回到了许昌。到了许昌以后,曹操将一处宅院划拨给关羽和两位皇嫂及其随从居住。看着十分慷慨的曹操,其实是包藏着不良用心的。那是因为,这处宅院实在是不大,只有前后两套房子。明眼人一看都能看出,刘备的二位夫人年轻貌美,关羽亦正当壮年,日夜相处一院,万一发生点什么故事之后,关羽无颜再见大哥刘备,刘备亦不能再拿关羽当做兄弟了。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曹操如愿得到了一位有万夫不可挡之勇的大将。
曹操的小伎俩被关羽一眼识破,他不声不响地安排随从在院子中间垒了一堵墙,将一个宅子分割成两个院子,让两位皇嫂居住在后院,他则与随从居住在前院的房子内,并晨夕到后院问安,夜读春秋打发寂寞无聊的时光。
曹操见自己的奸计被关羽识破,遂装作不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地对关羽进行拉拢和腐蚀,此外,还赏赐给关羽数位美女让其享用。而关羽自从识破曹操的不良用心后,对曹操是更加小心,宴席上吃酒总会掌握尺度,避免酒后误事;而曹操赏赐的美女更是不敢享用,直接打发到两位嫂子那去当丫鬟使用了。身在曹营的关羽还几次提醒曹操,自己时刻没有忘记旧主刘备。后来,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答曹操不杀之恩和收留之惠后,在听说大哥刘备在袁绍之处后,挂印封金,护送着二位皇嫂离开许昌,过五关斩六将,投奔刘备而去。
《三国演义》中,身在曹营的关羽既报答了曹操的不杀之恩,又时刻忠于刘备、忠于桃园结义的拳拳之心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罗贯中把《三国志》中关羽投降变节之说巧妙地化解后,留下一个著“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著名典故。将关羽讲义气的形象推向极致的是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一幕,更令无数人荡气回肠。
三国的历史人物和故事,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一个个都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留给后人的只有古书记载和脍炙人口的传说。
关羽的人物形象经过千百年来的口口相传和《三国演义》的印证,早已被人们化身为忠义勇的形象代言,更是成为了不忘救助、知恩图报的诚信之神化的化身,被人们尊崇为武财神。
其实,从中不难看出,关羽的忠义勇的英名,是从他兵败之后暂附曹操到了河南许昌开始的,从开始的订立“土山之约”,到一宅分两院夜读春秋,再到斩颜良诛文丑报答曹操之恩,直至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投奔刘备,这一系列的故事,其起源和发生地都是在河南许昌。可以这样说,许昌这座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曹魏故都之城,在成就了曹魏天下的同时,也成就了关羽的忠义勇之名并使其流芳千古。
无怪乎,河南许昌的后人为昭彰关羽忠义,建庙以祀之,庙内兴建一楼,名曰“春秋楼”,俗称“秉烛达旦处”,是许昌十景之一。
清代许州知州甄汝舟为春秋楼赋诗一首:“秉烛中宵暂避嫌,宅分两院亦从权。依曹不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