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都市快报的石头砸砸自己的脚

(2014-05-18 07:44:36)
标签:

休闲

用都市快报的石头砸砸自己的脚
——读《都市快报是怎样颠覆传统新闻的》几点思考
      
        最近几天,一则《都市快报是怎样颠覆传统新闻的》的帖子被邓总转发到晨报微信圈内后,引起了晨报同事们的热议。这则帖子犹如一块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湖面,在荡起了一圈圈涟漪的同时,也深深地砸痛了不少晨报同事的脚。
        从2002年的社会晨刊到2004年许昌晨报的正式创刊,再到2014年的创刊十周年,许昌晨报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十年媳妇熬成婆。12年的风雨历练,我也从一个刚刚从业不久的新闻小兵,熬成了部室主任。资格老了,年龄大了,就容易滋生懒惰的思想。这种懒惰主要体现在思维的懒惰,思维懒惰了就容易落伍,就容易被时代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大潮所淘汰。人是如此,一张报纸更是如此,因为报纸是人办的。可喜的是,邓总今天搬起了都市快报这块石头,砸痛了我们不少同事。痛定思痛,痛后改进,就不会再被砸痛。
       上周日,在晨报全体大会上,邓总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了《都市快报是怎样颠覆传统新闻的》这篇帖子,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遗憾的是,我因为家事未能参会,未能聆听邓总的真知灼见。此前,我通过微信对该帖子进行了粗略的学习,也同个别同事进行过交流。上周四和周五的夜班中,我利用空闲时间对这篇帖子再次通读了两遍,虽然算不上学得深入,但也琢磨出了几点个人的见解。现将自己的几点思考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是观念
        “给你一份好看的报纸”,这是都市快报创刊就提出来的口号,都市快报的稿子,读起来总是很轻松,没有沉重感和说教感,仿佛西湖春风拂面,一阵清新。其中心在于好看。
          “做市民有用的新闻”,这是我们许昌晨报经过多年思考后,从“体现新闻的力量”转变而来的,转变之后,我们强调的是稿子“有用”,强调的是服务,强调的是为受众欲知而不知的东西进行解疑释惑。其中心在于有用。
          从广义上看,好看和有用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因为好看的新闻往往是对受众有用的,有用的新闻往往是受众爱看的。口号易喊,落实很难。
      “只要生动、好看、有趣,怎么写都可以”。都市快报的新闻可以写成小说,可以写成镜头,可以写成小品,也可以写成诗,还可以写成剧本和提示。自由式的文风,自由式的标题,自由式的版式,不按常理出牌的都市快报成了老大。
        这就是都市快报的办报理念。说实话,每次看到都市快报另类的写作方式和大胆留白、不是有限版面空间束缚,放荡不羁的版式,我都会感到不可思议:“稿子居然可以这样写,版面居然可以这样排!”而后再问一句,这样的稿子在我们这里能不能上?这样的版面或标题我们敢不敢做?
        不过,细细回想一下,我们的报纸也曾经尝试过几次,只不过仅仅局限在某一期的某个稿子或某个版面上。我记得曹喜鹏曾经做过一个牛志勇采写的西湖十景的版面:稿子以图片为主,文字则是写成了诗歌。版面编辑上则是用扇面的形式一一罗列出了西湖十景的图片,配上诗歌的文字则是楷体,整个版面疏朗有致,清新悦目,后被评报小组评为A版。再说最近杨佳倩采写的几篇关于酱油、醋和酱的稿子,虽然是抄袭都市快报的版式,但都受到了好评。其实,我们的老总是通过佳倩的几篇稿子为大家传递一个信息:我们的新闻观念该转变了!观念该如何转变?需要我们认真地去琢磨,深入地探讨,大胆地尝试。观念一变思路宽,思路一变天地宽。思路和天地都宽了,还愁没有好体裁去做新闻吗?
二是态度
       我想说的态度主要是学习的态度。在这里,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下,估计大家的学习态度就是停留在“学了,但没有练习”的层面上,并没有达到“学而时习之”这个层面。就我个人而言也是如此。学习也是停留在只有无聊时才想起来去翻翻那张摆放在桌子上报纸,即便是看到一篇好的稿子或者一个好的版面,也是感慨一下,并没有思考着该如何落实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这种学习就是一个棚架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落地。另外就是工作的态度。打个比方,我们现在的工作状态就像是在放牧,邓总手拿鞭子在后面一边甩鞭子,一边对大家说,快点跑啊,前面有更肥更美的青草。其实道理大家都知道。与其让邓总在后面赶着跑,不让让邓总在后面追着跑。如果真达到了这样一个状态,我们的报纸何愁不好?
三是学什么
     学习不能盲目地学,应当有选择地去学。就目前而言,我认为记者同志首先应该学习都市快报那种乱拳打死老师傅、不按常理出牌的自由文风,对每一个新闻素材,找准切入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文本体裁,围绕有用、有趣、好看等基本要求,精雕细琢,将稿子写成耳目一新、轻松愉悦的文章。其次,应该学习都市快报的写作中的三个细:事情细、情节细、角度细。都市快报的文章中所描述的所有细节,全部都是为这篇文章的标题,也就是中心思想所服务的。而我们个别同志或个别稿子中所谓的细节很难达到这个标准。第三是要学会说。如果你认真读都市快报的稿子话,你就会发现,他们的语句特点是很平淡、很平顺,并没有华丽的词藻和众多的形容词,读起来犹如两个人面对面在一起讲故事。相比之下,我们的稿子中常常出现记者看到、某某告诉记者,某某说,某某讲,据某某介绍等,读起来生硬冷淡,感觉在说教。所以说,大家应该学会说故事,而不是讲故事。
       编辑同志首先应该学习自由式的版式,从表面形式上看,都市快报的版式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没有统一固定的分栏,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字体和字号,一个版面他们可以不发一张图片,也可以一个版面发一张视觉冲击力强的大图片,文字可以只分一栏、两栏,三栏不等,留白更可以大片大片地留,图片与文字可以自由地摆放,并没有统一的要求。这种模式其实看似很散漫,很放荡不羁,其实综合起来看这张报纸,他们真正达到了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他们在版式上的大胆和创新,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其次是学习他们的标题制作模式。都市快报的标题多为多行题,单行题的很少。标题的字数没有限制,语言其实就是在绕弯子,但这中绕弯子式的标题一直体现的风格就是轻声细语,我们的标题往往就是开篇明意,短小精悍,直奔主题。这就像两个探讨问题一样,同样是一种意思,你用一个字表达你的态度,与你用十个字表达你的态度,哪个更容易让人接受?第三是要学习后期编辑与记者沟通的机制。我们在后期版面编辑时,编辑对稿子的熟悉程度并没有达到了然于胸的程度,而是基本上记者来什么稿子就编辑什么稿子,即使有沟通也是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核实才沟通,对与稿子究竟该如何改写,并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需要我们编辑大练内功。
四是怎么做
        万丈高楼平地起,全凭地基打得深。都市快报的新闻可以写成小说,可以写成镜头,可以写成小品,也可以写成诗,还可以写成剧本和提示。他们的这种做法让我感到叹服,也感到自愧不如。小说、小品、诗歌、散文和剧本等文本体裁,均是建立在驾驭文字能力的基本功上的,更是建立在对自己文字要求非常严格的工作态度上的。最近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相信大家也都在看。他们那种蒙太奇式的镜头表现手法和跳跃式的文字思维,看上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其实都是在围绕一个主题思想展开的,并且做到了收放自如。其实这就是散文的形散二神不散。
      我们怎么才能达到这一步?那需要我们下功夫去苦练驾驭文字的基本功,学习学习再学习,认真认真再认真,对每一篇稿子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不要在自己的稿子中出现不该出现的地名、人名、时间等差错,不要到现在还搞不清的地得该怎么用,不要让我们的文章出现逻辑混乱,词不达意等现象。因为只有学会了走路,才能跑步。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从上至下转变观念,从下至上苦练基本功!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部分观点有点偏激,不对的地方敬请原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