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一张报纸的青春记忆
(2012-03-15 23:40:18)
标签:
杂谈 |
春天里,一张报纸的青春记忆
——写在《许昌日报·社会晨刊》创办十周年之际
□ 王利辉 贾同岭
10年,是一张报纸的青春记忆,也是一群报人的职业印迹。
2002年3月17日,一个草长莺飞、春光怡人的时光节点,在许昌日报社党委的精心呵护下,在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中,在汗水与心血的浇灌中,《许昌日报·社会晨刊》诞生了。
在春风中,它像一棵稚嫩的幼苗,而今成为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在春天里,它像一个咿呀学语的幼儿长大成人,以崭新的姿态,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出发。
著名传播学者罗杰斯说过:“任何涉入一条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
今天,作为我市唯一的都市类报纸,《许昌晨报》“采缤纷天下事、入市井百姓家”,成为市民家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我们“追根溯源”,把目光投向它的前身《许昌日报·社会晨刊》,投向2002年的3月17日,感念一张报纸最初的记忆。
难忘的不眠之夜
难忘2002年3月16日的创刊夜。
那是一个充满挑战、激情和感动的夜晚,那是《许昌日报·社会晨刊》即将问世的时刻。
从晨刊领导到每一名编辑、记者、校对,都是这份报纸的接生员、设计师。
一次次讨论,一次次修改,从版式到线条的运用,从新闻选材、标题到一个字句的斟酌,都凝结着众人的智慧和心力。
报社微机室,那夜灯光未眠。每一个人,都沉浸在创造的激情中;每一个人,都在设计晨刊的明天。
那一夜,晨刊领导班子成员“一个都不少”,全都守在微机室里。累了,他们就歪在椅子上小憩片刻,直到天亮。
第二天,《许昌日报·社会晨刊》伴着初升的朝阳,走进了千家万户,走入了人们心里,成为市民生活中一道必不可少的精神早餐。晨刊的创刊,也成为2002年度许昌市十大新闻之一。
感谢记者牛书培。他的镜头,将这一夜的情景一一定格。
知名摄影家王瑶说:“今天的瞬间,就是明天的历史。快门按下了,作为已经过去的瞬间死了,但作为一种心灵和历史的存在,它却永远活着。”牛书培拍下的,不仅是勤奋、汗水、辛劳,还有一份弥足珍贵的记忆。
如今,拿起这份略有些发黄的创刊号,面对那些青涩的字句与版面,当年的晨刊人心里,有一股暖流在悄悄涌动——版式在变,新闻常新,对事业的激情和热爱,始终未改。
报成气候人成才
创刊伊始,晨刊采编队伍多是新招聘的大学生,平均年龄不到30岁。
这批年轻人的幸运恰恰在于:在生如夏花的青春岁月,遇上了好的平台和机遇;一群志趣相投、同气相求的人,得以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里尽情绽放。
他们饱含人文情怀,使“丁艳现象”成为市民街谈巷议的话题,让流浪街头的小银伟有了一个温馨的家;他们不辞辛劳,赴江浙、奔河北,挖掘出一大批扬名异乡的“平民英雄”的精神内涵与时代意义。
“报成气候人成才。”这是晨刊创刊即确定的理念。人才选拔的不拘一格,使晨刊走出了一条名记者和名栏目的“双品牌”道路:《社会病门诊》以其幽默风趣的特色、讽刺诗配漫画的形式,得到读者肯定;《辣味辣味》以辣取胜,评论者辣言辣语,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点明本质;《红茶坊》用“平视”角度、“朋友”情怀,每周为读者不重样地奉上一杯香“茶”——在通俗题材里,融进哲理性的个性化随笔,拥有一大批市民“粉丝”;以青年记者张啸的名字开设的专栏《张啸在现场》,图文并茂,新鲜生动,每期总能给读者提供发生在新闻现场的新闻信息,深受市民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市民热线》、《老照片》、《心情故事》,这些晨刊上的栏目,至今仍为《许昌晨报》的主打品牌,仍为读者所喜爱。当年的一批报业“新兵”,更是成为晨报发展的骨干和“尖兵”。
做市民有用的新闻
正是有了足够的砥砺、磨练与沉淀,2004年3月1日,“脱胎”于《许昌日报·社会晨刊》的《许昌晨报》,“一出生就风华正茂”,迅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开辟了许昌报业的新纪元。
2004年,《许昌晨报》实现彩色印刷。
2005年,许昌晨报开风气之先,策划了“许昌首届秋季房展会”、“大型集体婚礼”等一系列大型会展,深刻影响了许昌人的消费习惯和商界的营销理念。
2006年起,背着妈妈打工的张尚昀、武汉街头见义勇为的冯娜、倾尽家财自办福利院的牛致远、义务修路30年的周华昌等身边的模范人物次第走入许昌人的视野。此后,以发掘身边典型、弘扬社会正气为己任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栏目,在全社会营造了“知荣辱、讲正气、学习模范、争当好人”的良好氛围。
2007年5月23日,《许昌晨报》报头口号从“体现新闻的力量”变为“做市民有用的新闻”。这不仅是口号的变化,更标志着晨报报道思路的一次新的变革。晨报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考虑新闻的资讯化、信息化表达,考虑每一篇新闻如何更好地为受众服务,推出了一大批领导满意、百姓认同、社会关注的稿件。
2009年,2011年,在全省报纸编校质量评比中,《许昌晨报》名列前茅,并获得“河南省十佳报纸”的殊荣。
……
10年的沧桑、10年的沉淀、10年的升华,坚定了《许昌晨报》前进的步伐,朝气蓬勃的晨报人,用纸和笔见证着城市发展,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