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酒江湖  谁主沉浮

(2010-08-13 16:56:23)
标签:

杂谈

白酒江湖  谁主沉浮
——许昌白酒市场分析调查

市区灞陵桥景区有一处“煮酒论英雄”景点,惟妙惟肖的雕塑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和刘备刻画得淋漓尽致:一个豪气冲天,指点群雄;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品味完这则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故事,不少人会自然而然地把酒和英雄联系到一起。
市场经济的今天,地处中原之中的许昌已由过去的兵家逐鹿之地转变为商家逐鹿之地,白酒市场也同样如此。虽然许昌白酒市场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涌动。白酒江湖 <wbr> <wbr>谁主沉浮

许昌人
一年喝酒7000多吨
“包容性很强!”这是业内人士对许昌白酒市场的评价。
原因很简单,只要你在街上行走时稍微留意一下便会发现,无论是街头的烟酒店还是大小超市,乃至遍布市区的各种饭店,酒柜上陈列了高、中、低各个档次和不同品牌的白酒,临街商家的门头牌匾也多被不同品牌白酒的广告所占领。
在许昌的白酒市场中,多是外来品牌在多面开花,除了来自省内的几大白酒品牌外,来自四川的泸州老窖系列、安徽的古井系列等白酒品牌都在这个市场上运作了多年,在市场中各占不同的份额。
许昌市酒业协会秘书长寇旭光说,市区在商务局备案的白酒经销商有800余家,经销的白酒品牌系列也有100多种。
市统计局统计的数字显示,2009年,全市消费酒类7694吨,按照全市450万人口计算的话,人均每年要喝3.42斤酒。
省内一家白酒厂驻许昌办事处的代表经过市场调查后,作出这样的结论:许昌的白酒市场一年至少有3亿元的销售额。
这一组不同的数字均证明,许昌的白酒市场潜力巨大,其中商机无限。这一切,都与许昌人的饮食习惯和中原特有的饮酒文化分不开。“无酒不成席”这句话促使着人们在呼朋唤友、走亲访友、洽谈商务时,把酒言欢,酒水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人际交往中最好的媒介。
有人说,目前许昌的白酒市场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和平稳,各个品牌在这里没有大起或者大落。个中原因就是许昌人在消费白酒时表现得越来越理性,过去的“跟风”行为已经不复存在。
“一年喝倒一个牌子”
神话的背后
“一年喝倒一个牌子。”这是对上世纪90年代许昌白酒市场的总结,这话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爱喝酒者和白酒经销商对此至今仍是记忆犹新。
今年44岁的市民张先生在市区一家公司上班,由于业务需要,喝酒也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他说,许昌“一年喝倒一个牌子”的时代应该是从1996年开始的,从那以后,许昌人一年换一个牌子地喝酒,像豫坡酒、孔府宴酒、秦池古酒、河套老窖、东北大高粱等白酒品牌,都曾在市场上风靡一时。这些白酒流行时,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这些酒的广告,大小饭桌上摆放的都是这些酒。但这些白酒都在昙花一现后,瞬间淡去。
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当时许昌人在喝酒时存在“跟风”现象,另一方面是担心喝到假酒。
“那个年代是人没喝倒,酒的品牌却被喝倒了。”有着10余年经营白酒经验的泸州老窖许昌总代理李宗仁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宝丰、赊店、孔府、秦池古酒、扳倒井、沱牌曲酒、豫坡、富平春、睢州粮液、河套老窖、宁城老窖、黑土地等近20个品牌的白酒都曾在市场风光过,这些品牌的白酒有的风光了2年,有的风光了1年,更有甚者只存在了半年。
“经历了市场的检验后,沉淀下来的都是好酒。”李宗仁说,曾经风光的白酒品牌之所以不能坚持下来,原因是一方面是因为酒的品质不能保持,在销量大增、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厂家盲目地追求销量,从小厂内购买原酒后经过简单的勾兑、包装就上市,没有保持酒的品质;另一方面是市场定价不稳,在畅销时,终端经销商为了利益,擅自提价销售,致使酒的品质和价格不相符;另外就是假酒泛滥,当一个品牌的白酒流行时,造假者跟风仿冒,扰乱了市场。
李宗仁的分析在市酒业协会秘书长寇旭光这里得到了证实。
寇旭光说,一个品牌的白酒畅销之后,市场上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假酒,而厂家和经销商担心影响到销量,不积极宣传打假,任凭假酒充斥市场。而消费者在喝到假酒之后,便迅即放弃了这个牌子。鉴于此,“一年喝倒一个牌子”的发生是当时市场的必然。
其实,在众多白酒品牌中,也有虽经风雨自逍遥的品牌,像现在人们常喝的“老双沟”、泸州老窖、古井等品牌的白酒,这些白酒一直都是人们念念不忘、常喝不衰的品牌酒。原因是这些品牌的白酒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品质,无论市场多么动荡,酒的品质没有改变。

外地白酒逐鹿莲城

“成熟和平稳,各个品牌在这里没有大起大落。”这是不少经销商对许昌白酒市场现状的总结。
在市区文化路做超市生意的罗智勇说,从2000年起,许昌人的消费理念开始转变并趋向理性。人们在选购白酒时不再是认准某个品牌或某个价位,而是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口味、价位适中、品质较好的白酒。就是许昌人的这种消费观念的理性,成就了许昌白酒市场的包容和稳定。
许昌市场的稳定和消费者的理性,也让众多的白酒厂家看中了许昌的消费市场,不少外地白酒厂商齐聚许昌,欲在白酒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许昌的白酒市场可谓派系纷争,各有千秋。”市区68°五粮液专卖店总经理郑胜军分析说,现在的许昌白酒市场,由于“地产酒”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致使外地酒在许昌都有自己的市场,但没有强势品牌,除了高端酒市场被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剑南春等占据之外,中低端没有强势品牌,川酒、徽酒、豫酒、苏酒群雄并起。而销量最大的,还是价位在40元至100多元的中档白酒。
       据调查,目前我市白酒市场有10余种派系的白酒在争夺市场,其中省内的品牌有宋河、宝丰、姚花春、林河、郎陵罐酒等白酒品牌代表;山西系的有汾酒、杏花村等代表品牌。四川系的有五粮液、郎酒、金六福、泸州老窖系列等,其中泸州老窖系列在中高档市场占据着很大的份额,泸州老窖的头曲、二曲、特曲在许昌市场都有不错的表现;安徽系的古井贡是代表,此品牌在许昌市场已经畅销多年,目前销量开始下滑;内蒙古系的河套老窖曾经在许昌市场上风光过,目前已经淡出了消费者的视野;贵州系的除茅台这个高端白酒外,赖茅系列白酒在市场经历短暂风光后,销量开始下滑;江苏系的洋河最具代表性,主销产品为洋河大曲和蓝色经典系列,通过一系列的市场运作小有收获后,正处在下滑期;而同为江苏系的双沟酒在市场中表现得四平八稳,主要产品为价位在25元的“老双沟”酒,因其价廉物美深受普通消费者喜爱。
此外,还有来自东北的十里八村、老村长酒,来自北京的二锅头等低端白酒也纷纷各展才能,极力占领市场。
在众多的白酒派系中,消费者较为认可的要数来自四川的泸州系列了。寇旭光说,泸州系列酒囊过了高、中、低各个档次的白酒,单其子品牌就有数十种乃至上百种,加上多年的市场运作,酒品的保证,使得泸州系列白酒占据了许昌白酒市场销量的前三甲。
“今年上半年,仅泸州老窖一个单品的销售额就有200多万元。”李宗仁说,泸州老窖系列白酒在许昌市场基本上占据了主流地位,市场销售额在近2000万元。加上泸州系列的各个不同档次的白酒,年销售额应该在三四千万元左右。泸州老窖之所以有这样不俗的销售业绩,原因就是酒的品质经过多年的市场检验,逐步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在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中,不少白酒经销商和厂家对许昌的白酒市场充满了信心,认为许昌白酒市场潜力很大。

“张宝林”今何在

河南也是白酒生产和消费大省,曾创造过历史的辉煌:上世纪80年代,豫酒的代表是“张、宝、林”(即张弓、宝丰和林河)。
当时,张弓酒的广告语“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响彻大江南北;
宝丰酒的“大象驮小象”至今让人念念不忘;
林河XO系列酒以其“可以加冰加水、任意调制”而不变色、不失光的独特风格享誉大江南北,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厚爱,被誉为“中国的XO”。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体制的束缚、营销方式的落后等原因,致使竞争力削弱,逐渐退守本土,开始了长达10年的省内“诸侯割据”和“军阀混战”,形成无序竞争状态,导致集体失语,落入低谷。
而今,“张、宝、林”在白酒市场上的表现如何呢?
作为我国低度白酒的首创者,2003年,河南东方集团正式接管经营张弓,从此开启了复苏之旅。2008年,张弓酒重新叫响了“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的广告语,并推出了“喝酒喝品质,不喝纸盒子”的“张弓超值酒”。张弓超值裸瓶酒的推出,使更多的消费者喝上了高质低价的张弓酒,确实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在业界引起很大反响。2008年,在张弓超值裸瓶酒的助推下,张弓酒业销售成绩斐然。此外,张弓酒同时推出了“张弓坊”系列高端白酒。
今年年初,张弓酒在许昌吹响了开拓市场的号角,在许昌设立办事处,发展经销商,赞助了我市“两会”的召开,并放出了利用一年的时间占据许昌白酒市场的豪言壮语。
但从市场的反应看,许昌的消费者好像并不是太买张弓酒的账,无论是终端销售的烟酒门店,还是高、中档的饭店,张弓酒的踪影并不常见,其销量也就可见一斑。当问及张弓酒在许昌市场的表现时,市酒业协会秘书长寇旭光仅仅说了两个字:“不中!”由此可见,张弓酒在许昌的一番动作,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其豪言壮语也恐难以实现了。
相比张弓酒来说,宝丰酒在许昌市场的表现要平稳得多。“老树生新芽”的宝丰“国色清香”酒在2008年进入许昌市场后,充分利用名烟名酒店的闲置资源进行传播推广,并将此前给予酒店的利益全部返还到名烟名酒店,以提高其推广“国色清香”的积极性。一系列的措施,让“国色清香”销量直线上升。据市酒业协会秘书长寇旭光介绍,在许昌目前的市场上,宝丰酒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9年,沉默近10年之后,豫酒最后一个没落贵族——林河酒开始踏上复兴之路,推出了“三香和谐”酒,就是把中国白酒三大主体香型清香、浓香、酱香从生产工艺上采取一定手段,把三种香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喝一口酒,可以品味到三种香型。
但是从市场表现上来看,“三香和谐”在许昌表现得并不“和谐”,因为同样作为“老树生新芽”类型的“三香和谐”酒,在许昌只经过了短暂的抛头露面后,便逐步远离了消费者的视线。
本地白酒何时能飘香
“许昌本地的白酒在市场上太弱势。”这是不少经销商和消费者对本地白酒的看法。
几年前,许昌的“地产酒”中有姚花春、帝豪、春秋、钧都等品牌的白酒,这些白酒也曾在许昌白酒市场中红火过,但经过市场的洗礼之后,帝豪、春秋和钧都先后在市场中销声匿迹,只剩下了姚花春一个品牌的白酒。
“姚花春酒厂已经停产多年,市场上的酒质量可靠吗?”提起姚花春酒,不少消费者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不久前,记者到位于鄢陵县柏梁镇的河南姚花春酒业有限公司进行采访,无论是在酿造车间或是在灌装车间,都呈现着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而在该公司的酒库内陈列的一排排酒坛中,存放着1360吨的原酒。
姚花春酒厂建于1975年,刚建厂时,其年生产原酒能力尚不足100吨。1983年,“姚花春”引进了四川五粮液的生产工艺后,质量迅速提高,随即又进行了扩建,到1987年已达到2000吨的生产规模。当时国内市场对白酒的需求比较旺盛,“姚花春”以其上乘的质量连获殊荣,可谓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好酒哪里有,鄢陵姚花春”的广告词一时响遍大江南北,与舞阳“富平春”、周口“四五”、辉县“百泉春”及南阳“卧龙”并称为河南白酒业“五小龙”。该公司以新配方、新口感生产出近百种白酒系列产品,先后被评为省优、部优、全国轻工博览会金奖、巴黎世界名酒博览会金奖、中国名牌产品等30多项大奖。
该公司董事长罗群忠说,大家认为姚花春酒厂停产多年完全是一种误解。近几年来,公司一直在酿酒,正常生产。2005年,他们对酿酒车间的酿酒设备进行了更新,从四川购进了两台微压、除尘、消烟锅炉,所排放的烟尘完全达到了标准,酒厂在酿酒时不再产生浓烟,以至于过往的群众看不到酒厂冒烟而误认为酒厂停产了。姚花春酒在计划经济时期就曾经有过年销售额超1亿元的辉煌。市场经济之后,出现了几次调整,2009年销售额维持在5000万元左右。
针对如何开发好许昌白酒市场,罗群忠踌躇满志地说,今年,姚花春正在大力度地进行人员、产品、营销的调整,新开发设计的姚花春咏梅系列、千年魏都系列产品,都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市场营销方面,他们重新组建了销售队伍,并放弃省会郑州的老渠道,在许昌设立营销中心,将有限资源全部“铺设”在许昌,制定了以鄢陵作为根据地,以许昌作为战略市场,站稳脚跟,逐步渗透郑州,沿京广线进行扩张的销售战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优势的姚花春酒,将在许昌乃至河南的白酒市场中,香飘万里,成为许昌市的一张名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身边语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