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讲述”的刘俊杰声讨央视《讲述》乱编造

(2010-01-17 11:36:12)
标签:

杂谈

被“讲述”的刘俊杰声讨央视《讲述》乱编造

在节目中,具茨山岩画的发现过程成了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


10:07:16

  本报讯 (记者 王现科 吕超峰) “作为这期《讲述》栏目的‘讲述人’,我看不懂这期节目。”1月11日,具茨山古文明研究会秘书长刘俊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不久前央视以他为主角制作的一期《讲述》栏目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这是一个胡编乱造的伪故事。”
  1988年,刘俊杰在具茨山发现了深藏其中的岩画,并用了20年的时间进行搜集、研究和宣介。如今,具茨山上古文化遗迹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关方面正在积极组织,申报具茨山岩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11月,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来到禹州,对刘俊杰和具茨山的故事进行了采访。采访过程中,刘俊杰发觉记者在编排情节,曾一度拒绝合作。记者声称会在后期制作中还原事实。节目播出之后,还是大大出乎刘俊杰的意料。
  在节目中,具茨山中出现了神奇的山体发光事件,山民们在发光的地方掘出了一个石磨盘。刘俊杰受此启发,找到了大禹治水时期的遗迹,并最终得到了专家的承认。刘俊杰在接受采访时的话语,被断章取义地穿插在这一本不存在的“故事”之中。此外,刘俊杰的家乡也被“迁移”到了具茨山中,而他无悔付出的动力竟然是身患本不存在的重病……
  《讲述·宝中宝》播出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龚田夫教授第一时间给刘俊杰打来电话,对节目的大胆虚构表示惊诧和失望。刘俊杰说,近些年来,将近百十位资深专家学者介入考察研究,禹州等地也付出了许多努力。“多家媒体对此进行过采访,但《讲述》这种捏造事实的报道方式我还是第一次遇到。我保留对此进行追究的权利。”刘俊杰说。
  之后,刘俊杰致电当初采访他的央视记者,对节目的内容提出质疑。这位记者却说,《讲述》拍的不是纪录片,只是一个故事,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所谓的收视率,“不这样节目可能播不出去”。
  《讲述》是一个编造故事的栏目吗?记者在央视网站《讲述》栏目介绍中见到这样的字句:“《讲述》追求用真实的力量使你泪流满面。”


  《宝中宝》解说词
  (根据央视网站节目视频整理,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括号内红字为刘俊杰本人批注)

  奇异的现象,引出国宝迷踪。层层迷雾的背后,却是让人叹为观止的真相。宝中宝,人心善恶的试金石。十年的辛酸苦辣、颠沛流离,在一波三折的探寻过程中,他将为世人揭开一个尘封已久的秘密。

  漆黑的山梁上突现白光
  冬至刚过,在农村就是农闲的时候,遇到了纷纷扬扬的大雪,正是在家窝冬的好季节。但是家住河南省禹州市石门村(地址错误,我家在禹州市朱阁乡李庄村,他们为了编故事,硬是把我“迁居”了)的刘俊杰却在雪后的一天发现:(记者假想的发现)村里的乡亲们神神秘秘地聚在一起小声地议论着什么。
  刘俊杰:“那天去的时候,看到好多人围拢在一起,好像在讨论着一个什么事情,当时预感到会不会是啥事情发生了。”(这是记者设计的台词,让我反复排练10余次)乡亲们的神情里透露着神秘和兴奋,他们正在为这几天在山上看到的奇怪现象而议论纷纷。
  一村民:“晚上黑了一看,出来瞅瞅发光了,一发光,上去瞅了瞅,瞅不见。”
  一村民:“这种事,这种现象,又没有住人,又不是说有灯泡有啥,山上全是石头,除了石头就是草,那个光线可奇怪。”(村民说的事情与记者假想的故事原本没有关系,硬生生被“嫁接”了,这些都是记者臆想出来的故事开篇,导演多次)
  石门村的村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具茨山的深处,(拍摄地点、人物均在大牧场村,与所谓的石门村没有联系)山区里到了深夜就伸手不见五指。但是经过了这几天连续的雨雪天气之后,村民们却惊奇地发现,对面漆黑的山梁上,突然有一些白光闪现。
  一村民:“感觉这很神奇,在没有月亮的情况下,它的光清亮得很,白天不显这个光线,主要是夜间,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能看见它。”
  这个突发的奇异现象让村民们陷入了纷纷的揣测之中:这突现的白光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村民中有疑惑,有恐惧,但更多的人却是惊喜。他们认为,这异样的“祥光”,难道就是传说中的五彩石现身吗?
一村民:“五彩石,五个颜色的石头,有黑的,有白的,有金子色的。”
  突发的种种现象,也引起刘俊杰强烈的好奇心。(否,是记者自己想象的。群众说的与刘俊杰无任何关系)因为当地所在的具茨山横跨了禹州、新郑、新密市,这里不仅仅是春秋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更是三皇五帝时期黄帝和大禹的故里,种种传说一直和这些看起来有些荒凉的山梁相伴,而传说中的五彩石是披挂在韩王打造的金马驹身上的。
  一村民:“有的说是在山上,像俺看的那一带,有的说地下有啥金马驹,或者藏着个宝物啊、文物啊,这些东西。因为山太大,只是一种传说。”古老的传说激起了乡亲们巨大的好奇心,(是记者假想的好奇心)真有这么大的金马驹,或是韩王留下来的巨大宝藏吗?想到这里,乡亲们来到山上。(被导演到山坡上)
  山上挖出神秘石具
  因为连续的雨雪天气,山上不少地方都塌方了,村民决定上山一探究竟。虽然大家之前有各种的猜测,但是老乡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挖出的会是这么一件奇怪的东西。(石具乃记者从博物馆借来的石膏模型,埋进地里请群众挖出来的)
  刘俊杰:“当老百姓把这个袋子打开以后,自己看到它的整体的时候,自己大吃一惊。”(这是记者设计的台词,让我背诵出来, 并强调是为了宣传河南文化,要配合央视)虽然没有挖出期待中的宝石和金马驹,让乡亲们深感失望,但是这件从未见过的器物,却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这个东西有四个小鼎足,上面连接着一个奇怪的石板,有点像一个“滑板”的样子,石板上密布了许多的小坑点,而且还有一根类似擀面杖样的东西。(几乎尽人皆知的石磨盘,被弄得神神秘秘)
  一村民:“这都是好多年以前的东西,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说不了是啥。”(台词)一个神秘的石具,它究竟包含了怎样的秘密呢?山上神秘的白光是它发出来的吗?
  一村民:“我看了我也不知道,你要说是玉吧,我想着也不会是这么大一块玉,是吧。你要说这是啥东西,可奇怪,我也说不清楚。这东西很奇怪。我感觉这是一个好东西,为啥是个好东西,它晚上会发光,我感觉到是个好东西,你说是吧。它要不是个好东西,不发光的情况下,俺根本就不知道,也就不会挖这个。”(这些话都是记者编好的台词,多次让群众背诵)村民们虽然不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器物,但如果是它半夜发出神奇的光芒,那一定就是个无价之宝。但是村民们兴奋地把这挖来的“宝贝”放在暗处的时候,大家的心却一下子凉透了,它只是一个不能发光的普通石头而已。
  半夜里,村民们再次聚集在山脚下,山上引起人们猜测的神秘白光再次出现了。(没有的事,记者假想)挖出的石具并不是发光体,(再放一万年恐怕也不会发光)村民们并没有挖出传说中的五彩石,那么山上究竟还有什么东西,石具又是一个什么来历呢?山上又究竟有没有埋着其他宝贝呢?大家商量后决定把石具送到考古研究所,并将山上发光的现象汇报给政府,期待相关部门给神秘石具和发光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瞎编。在大牧场村,当地云母石有受到光线折射反光的现象。记者借用老乡讲出的话来与其假想出来的所谓“宝贝”建立联系,老乡当即就说是在造假,记者答应播出的时候会剪辑好,不会让群众失望,结果还是在瞎编)
  小山村恢复平静
  一个人却上了心
  村民开始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忙活着自家的生计,这时人们却发现,村民刘俊杰却开始做出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我与这些记者编导故事的村子和群众没有任何关系,也不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我发现岩画后很长一段时间也并不熟悉画面中的那些群众演员)在发现石具的山头经常看见他四处转悠。(纯粹瞎扯)隆冬的山上苍茫一片,刘俊杰的身影因此显得格外显眼。
  刘俊杰:“一天一个山峰这样找,一般一个山谷就需要用三天的时间。”(这话本来是讲怎样寻找岩画的,却被记者用在来寻找所谓的“宝贝”)村民们一致把他的这种行为和山上未知的宝贝联系到了一起。(胡写)刘俊杰继续在山上探宝,想挖出宝贝发财的荒唐行为一时间传遍了小山村。(这样的理解只能说明记者的低俗和无聊)
  对于刘俊杰的怪异行为,村民们其实早已见怪不怪了,在乡亲们眼里,他实在就是一个异类。他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奇人,地地道道的农民却从不种地,家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每天除了画画就是照相,没事拿个相机在田间地头拍呀拍呀。(摄影本来就是我的职业,生活来源就是靠拍照片维持的,莫非该记者规定了农村出生的就只能去种地)
  不光乡亲们对刘俊杰看不过眼,就连他自己的老婆也是满肚子委屈。
  刘俊杰妻子:“我几天都不理他,有时候俩月我都不搭理他。我都不说出来,不说,就是不睁眼看你,不搭理你。”(这些话是说过去其他家务事 ,与具茨山无关)
  妻子的满腹委屈终于在刘俊杰在山上转悠了几天之后的一个下午爆发出来。
  刘俊杰妻子:“不想跟他过。”
  妻子的委屈和愤怒让刘俊杰大吃一惊,也多少有点冷水浇头的感觉,本来在这个下午,他从山上带回来一个惊人的发现,原本打算和妻子共同分享的。
  原来就在刘俊杰在荒凉的山头转悠了5天之后,(怎么出来的5天,只有鬼和记者自己知道)他终于发现了他等待已久的东西,在荒山中不起眼的角落里,他发现了一些神秘的图案。(具茨山岩画的发现过程不是记者假想的这样,是在1988年春天,去具茨山摄影采风的时候发现的,给记者也是这样讲的,明明白白的事情却让脑子进水的记者变成了痴人说梦)
  刘俊杰:“这些图案过去自己从来没有在现实生活中遇见过。”(发现的过程就这样被记者彻底篡改了?就因为他是央视的记者)
  荒凉的山上
  又有了新发现
  这些图案凿刻在大山的石头上,分布了整个山头,有的形状像一朵梅花,也有的形状像古时的生产工具;有的是点状分布,排列有序,有的却是线条粗犷,弯弯曲曲。是谁在这空无一人的荒山上刻画了这些图案呢?一个想法此时在刘俊杰的脑海里不停闪现,而这个想法在5天前乡亲们挖出神秘石具不知所措时,他也曾经想到过。
  刘俊杰:“是很远古的一些东西在现实中突然出现了,就是自己感觉确实有时候一种不可思议。”(这句话本来是讲因为摄影发现具茨山岩画的,却被扭曲成为了所谓的“宝贝”)
  刘俊杰仔细观察了石具以后发现,石具的周边似乎并不是用铜器或铁器打磨的,而是用石头磨出来的,(石膏模型不会这么复杂吧)那它的年代就应该早于商朝,而这一带相传就是大禹的家乡。这个“宝贝”会不会和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关系呢?突来的灵感让刘俊杰吓了一跳,(看到记者这样写,我才是真的被吓了一跳)因为这么多年来,大禹治水一直作为传说中的祖先故事被乡亲们口口相传,确凿的考古文物却从来没有发现过,自己这个想法会不会过于大胆呢?(汗颜汗颜)
  刘俊杰:“一直是传说时代,在我印象中它也属于传说,一个英雄时代。”自我怀疑的刘俊杰没有向任何人吐露自己的推断,他回到了老乡们当初挖宝的现场,他觉得宝贝既然是在这里被挖出来的,那一定还有其他的线索。(故事绕不开这个磨盘了)
  围绕这个挖掘点,他开始向四周辐射性地寻找。5天之后,(又是5天之后,这不仅是记者的胡扯,已经是对观众的愚弄了)当他发现了这些神秘的符号时,无疑给了他极大的震惊,这是不是说明远古的种种传说确有其事呢?这些大小不一的神秘图案虽然刻画简单,但它一定表达了先人的一种想法。这些沟沟壑壑、弯弯曲曲的线条虽然风化严重,但在刘俊杰看来却似乎是某一种山川河道的记录。
  刘俊杰:“千古神话大禹治水跟洪水时期的一些大背景有关系。”自己的猜测对不对呢,这些神秘的符号是不是可以证实大禹治水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呢。刘俊杰不敢多想,他带着惊喜急忙回到家中想在第一时间把自己的种种猜想讲给妻子,(没有此事)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妻子会和他大吵一架,妻子对他种种的做法早已不满了。
  刘俊杰妻子:“我一个人在家种地,你不知道可艰难。他出去都是几个月。”(拼凑情节,断章取义)
听着妻子的诉说,刘俊杰沉默了很久,在心里他觉得自己确实对不起妻子。他拉着妻子的手说出了自己心底的一个秘密。刘俊杰从小家境贫寒,肺部和心脏都有疾病。(胡扯!我只讲过自幼体弱,年少时有气管炎,记者为了他所谓的故事,随便就可以让别人患上肺病和心脏病,莫非善于诅咒)因为没钱医治,日复一日,留下了病根,家里人都认为他活不了太久。(有些恶毒了)这给刘俊杰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伤痛,他发誓不能这样平凡地走完短暂的生命,要让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
  刘俊杰:“我把我生命定得很短暂,这时候可能就是一天的时间当成两天甚至几天去用。”(这本来是在讲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悟,换句话,就是光阴似箭,人生须臾)刘俊杰因此培养了看书的爱好。(爱看书的原因与记者假想的病没有关系)当他从书本中得知自己的家乡就是大禹的故里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刘俊杰开始收集所有与这个传说相关的点滴,并用相机记录下来。渐渐地,一些破碎的陶片、打磨破损的石片让刘俊杰觉得大禹治水的种种传说和自己的家乡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他开始了自己求证的道路。
  刘俊杰:“不管从事啥,都会把它定位很纯粹,目标一定把它做成。”
  刘俊杰这些肺腑之言让妻子开始重新认识丈夫。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孩子都已经10岁了,她却发现自己好像从来没有走进过丈夫的内心世界,她开始帮着丈夫一起猜测:他发现的神秘符号究竟和远古的传说有没有联系呢?(牵强附会,以下进入深入胡扯部分)
  地质勘测队揭开白光之谜
  巨石阵让他很兴奋
  地质勘测队来到村里,(没有此事)山体发光之谜得到了科学的解释:原来连续的雨雪天气使山体塌方,使原本隐藏在山体里的矿物质暴露出来,产生了发光的现象。
  刘俊杰:“这是一种矿物质,就是云母。云母它有的就是像磷一样闪闪发光。”(不是一码事,却被记者东拼西凑到一起)看来发光现象和几天前发现的奇怪石具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那么神奇的石具究竟是什么呢,它会不会真的和刘俊杰猜测的一样,与传说中的大禹有着某种联系呢。刘俊杰认为如果自己的发现真的可以和大禹治水的传说联系起来,那么附近一定会有更多的秘密被埋藏在大山中,而更多的发现无疑会更进一步佐证自己长久以来的推想。(除了记者本人之外,恐怕没人会做这样的推想)
  此后,刘俊杰不顾乡亲们的议论,把更多时间花在了山上,附近许多人烟罕至的地方都被他转了个遍。一个月后,(又扯出了一个时间段)刘俊杰在路过一个小山坡时突然有了一种诧异的感觉,原本空无一物的山顶上却突兀地耸立着许许多多巨大的石头,密密麻麻,排列怪异。但是当刘俊杰走进这些石头林的时候,他发现这里的岩画有些与众不同:多以男女的刻画为主,而且用夸张的手法对人物的生殖器官进行了描述,而在古代对生殖的崇拜往往会出现在墓葬里。这让刘俊杰想起了古时当地战场上的一种墓葬风俗。(记者将他对具茨山岩画和巨石文化的各种印象杂糅在了一起)
  刘俊杰:“一种墓葬的传说,就是挖了墓以后,从山顶推下来石头,然后把这个墓填上去。”(不是一码事)
  让刘俊杰感到奇怪的是,这些重达几百吨的巨大石头,不要说是用人力去推,就是用现在的起重设备去吊,也很难撼动这些石头,就算这些巨石确实是古人从高处推下来的,但是要把这些石头推下来,还会形成这么好的规律排序,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个意外的发现让刘俊杰很兴奋。因为这些巨石结构在国外曾经被发现过,是用来祭祀太阳神的场所,那么这里巨石上刻的岩画会不会是大禹时代备受洪水折磨的先民祈求上苍的意愿表现呢。而这些巨石正是先民们搭建起来的祭祀场所吗?
  刘俊杰:“这些石头是人为支撑以后,把这个石头组合以后,重新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然后根据人们的意志,重新把这个石头给建造起来。”“也就是用石头支起来的,这些几十吨、上百吨甚至有些是上千吨的巨大石头之后,确实是所有的脑子都是空白了,就是不可思议。”
  神秘的岩画遗迹,巨大的祭祀场所,这些不可思议的巨大工程让刘俊杰感觉到只能是一种国家的行为,如果这个推论是真的,那么就说明在有实物为证的夏商以前,中国大地上就有先民有组织地生活在一起,中华的文明将会向前追溯一千多年。
  刘俊杰:“没有一个很强大的后勤保障是不可能的,另外每个山峰上有些造的就是山顶、山腰、谷底都造满需要很长时间,如果没有一个很严密的组织,没有统一的指挥,也是办不到的。”
  这些发现让刘俊杰兴奋无比。神秘的石具、记录水系的岩画符号、规模庞大的祭祀场所,他在为先人们鬼斧神工的创造惊叹的同时,也隐隐感觉到,自己正在一步步揭开这千古传说的神秘面纱。(关于具茨山岩画、巨石等文化的发现,多年前很多媒体已经报道过了,发现的过程在这里被彻底篡改了)刘俊杰赶在第一时间回家向妻子报喜。妻子也为他的发现感到高兴。(没有此事)
  刘俊杰妻子:“我听、我琢磨着也可有意义,我不埋怨他啥,别人说让别人说去,我自己心里明白。”
  正在这时,另一个让人兴奋的消息传来,(不是兴奋,应该是悲哀)郑州市考古研究所传来消息(没有此事),专家们对乡亲们之前挖到的石具给出了确切的答案,它的学名叫“石磨盘”,(这应该是历史常识,竟让记者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是距今七千年到四千年之间,先民们用来磨制小米使用的一种工具,而这个时间段恰恰包含了三皇五帝时期的大禹时代,做工细腻的“石磨盘”不仅说明传说中的大禹时代就有了当时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牛头不对马嘴),而且当时人们就是在具茨山周边生活。
  刘俊杰:“夏朝早期的遗址,就在七千年到四千年之间,具茨山上就是有人类的活动,有人类居住。”
所有的这些发现似乎都印证了自己的猜想。当刘俊杰忐忑不安地带着他发现的资料找到相关的专家时,却得到了让他惊喜的答案。
  郑州市考古研究所王松枝:“在山上发现的一些线条型的图案,经过专家考证,它就是咱们这个中原地区、这个黄河以南这些水系的图案。大禹治水就在咱这个区域。”(这些可能涉及“大禹治水”时期的河流、水利遗存,只是具茨山文化的一个方面)
  2009年,由众多专家组成的考察团对具茨山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现工作。(早在2003年,专家已经介入合作)经过科学的分析,这些刻在石头上的神秘符号就是大禹时代人们治水所用的河道治理方案(偏颇),虽然没有人能够确定大禹是否确有其人,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确实已经具备了大面积治理河道的能力,大禹治水的传说也不仅仅是一个传说,而是建立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的。
  考古专家:“具茨山就是咱们中华民族的诞生之地,咱们的根在这儿。”
  考古专家:“这么多的,集中在一个地方,这么多的这个岩刻,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那么就这一点,这就足够是一个国宝级保护单位了。”
  付出终得回报
  他终于实现梦想
  刘俊杰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不仅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打开了历史真相的一扇大门,让久远的传说找到了依据。而这一切刘俊杰认为是因为妻子和孩子的默默支持,家人的付出才有了他梦想的实现。
  刘俊杰:“别人都会莫名其妙的一些事情,但是她都在就是一直顺着我的意思去,就是支持吧,有时即便口头不愿意,但是最后都是顺着我的意思。”
  刘俊杰妻子:“从孩子们心里,爸爸比谁都强,比谁的爸爸都强。”
  在随后的日子里,刘俊杰一直给考古队提供了方方面面的帮助,他的发现和收集为专家们深入地考古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沿着这些线索,考古队又相继发现了3000多处的岩画石刻(应该是我发现3000余处岩画之后,引导专家来对其中一些进行复查认证)、100多处的“石磨盘”遗址(100多处石磨盘遗址只有记者知道在哪里)、巨石祭祀场所123处(巨石文化的数量与岩画不相上下)。遗迹群从天文地理到军事、生活,几乎囊括了一个远古社会的各个层面。
  在这些不断的发现中,刘俊杰很开心,自己不仅学到了更多的考古知识,而且在田间地头、高山深谷中,今后还可以用手中的相机和心中的热情继续着自己的梦想。

  许昌市文化局关于《市长信箱》有关具茨山岩画问题的回复

  尊敬的女士:
  您通过《市长信箱》转送的信件已收悉,现回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关心支持,关于您所提出具茨山岩画的归属问题,现在的确在网上引起了不少争议,也引起了我市许多热心市民更多的关注,同时也存在一些误解和疑惑。具茨山及岩画的相关情况是:具茨山属嵩山余脉,地跨我市的禹州、长葛和郑州市的新郑、新密、登封等五县(市),具茨山岩画最早是由我市禹州人刘俊杰于1988年在禹州境内的具茨山上发现的。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具茨山上已发现岩画共有3600多处,其中分布在禹州和长葛境内的就有3300余处,因此,从地域上来看,具茨山岩画绝大部分是在我市境内的。
  具茨山岩画的发现,引起了许昌市、禹州市政府及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2006年11月,李亚市长亲自登临具茨山察看岩画,对岩画的研究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2009年7月15日,秦春梅副市长又带领市文化、旅游和禹州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到具茨山现场察看,并就具茨山岩画的保护利用等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目前,关于具茨山岩画的宣传、保护和利用等,我市已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不断扩大宣传提高具茨山岩画知名度。禹州市成立了“具茨山古文明研究会”,不断收集整理具茨山岩画资料,编辑出版了相关刊物及宣传画册,并充分利用省内外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具茨山岩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组织专家研讨论证。在我局协调下,2008年1月9日至11日,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禹州市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禹州市具茨山岩刻岩画研讨会”。2009年 3月2日,受河南省文物局委托,我局和郑州市文物管理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在郑州共同承办了“具茨山岩画研讨会”。
  三是加强具茨山岩画的保护。在我局指导下,禹州市和长葛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把具茨山岩画作为重点进行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将具茨山岩画相关文物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年底,禹州市人民政府将具茨山古城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6月1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具茨山岩画增补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在省文物局的组织协调下,我市与郑州市正在积极联合组织申报具茨山岩画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一步,一旦“国保”申报成功,在省文物局的协调指导下,我市和郑州市将共同做好具茨山岩画的相关宣传、保护与利用等工作。
  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具茨山岩画不单是许昌的、郑州的,更是全河南的,全中国的,应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作为具茨山岩画的主要分布地,我市将严格按照文物属地保护原则,履行好文物保护管理职责,加大对具茨山岩画的宣传、保护和利用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好我市境内的具茨山岩画。同时,在省文物局的统一领导和安排部署下,与周边地市积极展开合作,共同做好具茨山岩画的宣传、保护、研究、利用等工作,提升具茨山岩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丰富许昌的文化底蕴,使之同“许昌人”一样,成为人文许昌的又一靓丽名片。
                                                       许昌市文化局
                                                       2009年7月2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