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盆景造型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
河南是中原,鄢陵是中原的腹地,是中原的中原。这样,这就处于我国典型的南方气候向北方气候过渡地带,是我国南花北移、北花南迁这样一个天然的驯化基地,从南方就可以向北推进到黄河以北地区,甚至到北京地区。
鄢陵姚家村,因盛产腊梅而闻名于世。这个村庄里的所有人家都姓姚,属于同一祖先,因此本村人向来互不通婚。自迁居到这里以来,世世代代都以栽培花卉为为,他们创造了自成流派的桧柏造型技艺。
姚文生是姚家村一名花工,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曾被选派到非洲马里当花师,那段时光成为他紧骄傲和难忘的记忆。
比如他们外交部、总理府,也经常去修剪、管理、摆放盆景盆花。像我一个工作人员能进总理府,甚至有些总理办公室,打招呼之后就可以进去摆放盆景盆花。
从清代开始,姚家村的花工就被招入皇家御花园当花师。到现在,从这个村走出去的花工,遍布全国各大城市。有的甚至走出了国门,到国外传授花卉栽培技艺。
现在,鄢陵已形成绿化苗木、盆景盆花、草皮草毯、鲜花切花四大系列。这些绿树鲜花,经过横跨许昌的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行销到全国各地。
一个个大规模的产业,推动着许昌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个历史文化厚重的城市,正在充满活力地快速前行。
在许昌大地上,许多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有的人就长眠在这里。对于许昌人来说,这些英雄人物就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
2003年,许昌人开始为这些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制作雕塑。在许昌的文博广场,一组“建安七子”雕塑,很快将会矗立在这里。这给作品目前正在由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进行创作。
这个是硬场,是泥塑的第一步,就是刚把大型做好。现在在逐步地刻画,然后就是铸铜。铸铜呢,还要做成玻璃钢的,做成子模,然后拉到厂里去铸铜。
建安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集团的形成,起始于许昌。相传,当年曹操经常和“七子”在许昌的丞相府饮酒赋诗,时人有“八方文思涌相府,七子才华会高楼”的诗句。
许昌计划三期,制作完成五十个大型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作品,将会永远矗立在市内最醒目的位置,就像三国那段历史一样,成为许昌这个城市的一部分。
一千八百多年前,许昌闪亮在中国的历史上;今天,这个汉魏故都,在中原城市群中正在发出独特的光芒。
不久的将来,来许昌怀古的人们,在被浓浓的三国历史文化包围的同时,也许会惊奇地发现,自己也正处在一个十分现代化的都市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