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4-6
漫漫长夜,一轮弯月悬挂在苍茫的夜色中。一个黑影在弯月的斜照下,踽踽独行在漫长的京广铁路上,一盏昏暗的灯随着黑影的晃动时明时暗地追随着他。
每当疾驰的列车呼啸而过时,黑影就会站在轨道旁边,举灯向列车轻轻晃动。“呜———”汽笛一声长鸣,这是列车对他的回应,也是对黑夜中的他真诚的慰问。
47岁的徐东海是许昌火车站工务段一名普通的巡道工。25年来,每天深夜10点,他都会手提信号灯,背着装满工具、沉甸甸的帆布包,从车站出发,踏着道轨下的枕木,独自一人行走在漫长的铁路线上。一双有神的眼睛,借助微弱的灯光巡视着铁轨上每一颗螺丝,并不时地停下来敲敲打打。铁锤与铁轨撞击时发出的响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脆。
29日夜,快速行走的老徐一边巡查着铁轨,一边告诉紧跟其后的记者,他每天夜里10点准时出发,背着重约7公斤的工具包,在自己分管的9公里长的铁轨上行走,到达许昌县蒋李集处的终点后,他再返回检查另一条铁轨,一来一回18公里的路程要到凌晨6点才能结束。他工作的内容主要是检查铁轨上的夹板、螺栓、螺母和卡丝等零配件是否松动和丢失,如出现问题则及时进行维修。他说,一旦发现断轨等影响到列车安全的重大险情,他就会从工具包里拿出火炬或响墩,向列车和站里发出紧急信号,并通过对讲机请求支援,及时抢修。
“25年来,我从来没有用过紧急信号,就连一般的危险信号灯我都没用过,希望在我退休前不会用到它们。”老徐说,京广线许昌段是最好的线路,从来没有出现过重大的安全隐患。
“晚上一个人怕不怕?”记者问。“我们巡道工身上又没钱,怕什么啊!”说完这话,老徐豪爽地笑了起来。他说,他们最怕的就是在巡查时发现道轨出现问题,因为那关系着列车的行车安全。
深夜1时许,累得气喘吁吁、两腿发麻发酸的记者,一屁股坐在道轨下的石子上,上气不接下气地请求老徐停下来歇歇。看着记者的狼狈样儿,老徐微笑着停下了脚步,从包里掏出一个用塑料袋包了几层的烧饼,坐在记者身边的石子上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他告诉记者,每天晚上上班前,老伴都会把夹着鸡蛋的烧饼和灌满开水的茶杯塞进他的工具包,让他加加餐,好有劲儿赶路。闲聊中,老徐告诉记者,他从22岁起就干上了巡道工,自己分管的路段哪一段好出问题、哪一段质量高,他心里都有数。就连这9公里的路段有多少枕木他都能数得清。“25年了,每天都是往返18公里的路,我不知走过了多少个万里长征啊!”回忆起自己的巡道生涯,老徐感慨地说。
吃完烧饼,老徐从口袋里摸出了一支烟点燃后吸了起来,一明一暗的烟头,映照着老徐那黝黑的脸庞,顿时,他在黑暗中越来越清晰……
深夜2时许,疲惫、困乏、疼痛等感觉悄悄地向记者袭来,双腿就像灌了铅似的,越来越沉重。无奈之下,记者悄悄地走下铁轨,站在道旁,望着老徐矫健的身影和伴随在身边的孤灯向前快速移动,慢慢地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