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天奔袭三千里 乔装暗访假腐竹

(2006-06-23 11:23:00)
标签:

杂谈

———《山西洪洞造出“许昌腐竹”》的新闻背后

    许昌腐竹在京城蒙受不白之冤后,本报对此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但如何弄清假冒许昌腐竹的生产窝点及其原因,彻底洗刷许昌腐竹蒙受的不白之冤,成为本报

                一天奔袭:“没走过这么长的赖路!”
    6月9日17时30分,我接到副总编辑邓雷的电话:“明天早上7时30分准时出发,奔袭山西省洪洞县,对当地的生产假冒许昌腐竹窝点进行暗访。”
    6月10日是星期六。7时30分,6名记者在河街乡有关方面的带领下,直奔山西省洪洞县。
    也许是走惯了河南的好公路,当汽车在山西的一条国道上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艰难前行时,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赞美起许昌“米”字形的高速公路来。
    从清晨一直颠簸到黄昏,20时10分,经过一整天的长途跋涉,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山西省洪洞县城。“从没走过这么赖的路,从没走过这么长的赖路!”回想起整个下午走过的惊险迭发、崎岖不平的路程,大河报记者杜文育如此总结。
             5碗稀饭:“没见过这么能吃的人!”
    当晚,我们一行8人在洪洞县城一家宾馆内安顿好住处后,便走向餐厅就餐。
    “哇,这里有稀饭,我要喝5碗稀饭!”经过一天的颠簸,大家早已是饥、渴、困、累,当看到该餐厅内的稀饭时,又饥又渴的感觉更加强烈。于是大家也不顾斯文,一个个抢着菜谱点菜。
    饭菜上桌后,我们操起筷子猛吃猛喝起来。一盆稀饭、一盘馒头刚刚上桌,菜还没炒好,服务员一回头,稀饭和馒头已一扫而光了。几个人的饥饿相和狼吞虎咽的吃相,引得餐厅内的服务员纷纷投来疑惑的目光。一名服务员偷笑着说:“看打扮不像民工,可没见过这么能吃的人!”这一顿饭,我们8个人整整吃掉了9个菜、3盘馒头、3小盆稀饭。
           暗访险情:“你是许昌河街的,我认识你!”
    晚饭过后,我们立即集中在一个房间内,商议第二天的暗访方案。因为是在外地暗访,邓雷副总编辑要求大家要首先保证自身的安全。随后,经过反复商量,大家商定了第二天的行动方案。为确保安全,我们暗访时只录音,不带纸张和笔,不做记录。
    6月11日8时,我们来到大槐树镇的一个村庄,顺利地找到了知情人。在简单了解了当地的煤炭行情后,我们提出了参观一下当地腐竹加工厂的要求。
    随后,在知情人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苗村一名腐竹经纪人,并到其负责的腐竹加工厂内进行了参观。“你是许昌河街的,我认识你。”在腐竹加工厂内,一名许昌籍工人看到河街乡的有关负责人后立即说出了这句令我们惊讶的话。“是的,我以前做黄豆生意,河街的人都认识我。”这名负责人随机应变的答复打消了该工人和经纪人的怀疑。随后,整个暗访过程相当顺利。
    中午11时30分,在以为生意来临的该经纪人和知情人的热情邀请下,我们一行来到了附近的一家饭店。“他们两个都是房地产老板,听说这里的煤炭便宜,想来了解一下情况,准备做一笔煤炭生意。”随后,大家开始煞有介事地谈论起煤炭的价格、运费、利润等方面的问题。
    一个小时后,我们顺利返回驻地。相互通报情况后,我们顾不上看一眼当地的风景便踏上了返乡路。晚上10时,当我们看到郑州西郊灯火辉煌的高速公路立交桥时,禁不住欢呼起来:“终于到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