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襄城被拐女河北书写园丁传奇》后续
郜艳敏:我是个不孝女
本报讯()“我好想我的家乡和亲人,可这里的学生又离不开我,我是个不孝的孩子。”5月24日13时,当记者拨通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下岸村郜艳敏家中的电话后,听着家乡人的声音,郜艳敏再也忍耐不住,在电话中哭泣起来。
电话中,郜艳敏告诉记者,她在那里已经当了六七年的代课老师,每年只有2000元的工资,虽然如此,她仍是尽心尽力地教育着自己的学生们。由于她经常替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交学费、买课本,再加上去年自己的母亲患病和去世,目前她已经负债累累,陷入了困境。她说,下岸村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由于交通和通讯不方便致使信息闭塞,村里很多人都没有看过戏。今年初,在她的要求和当地记者的帮助下,村里才唱起了一天戏,村民们才第一次照了一次像。
“有时我真想离开这个地方……”郜艳敏在电话中哭泣着告诉记者,虽然以前自己受了骗,但为了这里的孩子和乡亲,她还是选择了留下来。因为人都有一颗良心,她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教育好这里的孩子们,改变乡亲们的生活现状。她说,她的家中有一个90多岁的奶奶、一个多病的父亲和一个还没结婚的弟弟,每当想起家中的亲人,她都会以泪洗面。因为她想帮助家中的亲人,而远在河北的她和经济条件使她无能为力。因此,她希望家乡的亲人们多关心一下她的家乡,多关心一下她的家人,这样,她才能在那里安心地教育自己的学生。
正在郜艳敏家中采访的《燕赵都市报》记者祁胜勇在电话中告诉记者,郜艳敏的事迹在刊发后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人为郜艳敏的遭遇和她那种痴心山村教育的精神而震撼,更多人的在为这个小山村和山村的孩子们奉献着爱心。他说,目前,郜艳敏的事迹已经引起了中央、北京、上海等地媒体的关注,他们将对郜艳敏继续给予关注。
你对郜艳敏的经历和遭遇有什么想法和见解吗?你想对郜艳敏奉献爱心吗?请拨打本报热线电话4396861或13937441696告诉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