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表现手法十五——联想、衬托、对比赏十五:
(2013-12-19 14:00:09)分类: 教案学案 |
【学习目标】明确掌握联想、衬托、对比的方法,能够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鉴赏。
【基础知识梳理】
1.联想与想象
(1)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2)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2.衬托
(1)正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2)反衬。“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3.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能力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A级)诗歌翻译:
(2)(B级)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2、(09海南宁夏卷)
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B级)诗歌翻译:
(2)(C级)问: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09安徽卷)
3、(10年湖北卷)
鹊桥仙•七夕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B级)诗歌翻译:
(2)(C级)问: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4、
[元]舒 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1)(C级)诗歌翻译:
(2)(D级)问: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