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读教材,力促高效课堂,助教师专业成长
(2010-11-30 20:19:04)
标签:
杂谈 |
深度研读教材,力促高效课堂,助教师专业成长
本学期伊始,在学校教研工作指导下,我们以“深度研读教材,力促高效课堂,助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开展了各年级组组内教研活动。各年级组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对教材作深入的研读,在研读教材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进行分析,备课组内推选一名教师进行教材解读,由35岁以上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呈现该节课题研究。
11月2日,我们一二年级组教师首先进行了研究课的展示汇报。一年级饶老师执教《太阳》。一年级的研究课题是“如何落实随文识字”,在本堂课中,饶老师主要为我们展示了一年级随文识字教学。
1、老师采用漫谈的方式和学生交流,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在一开课,激发了学生对太阳的喜爱之情,在喜爱之中识字“太阳”,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初读课文,听读认字。在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中, 安排了老师范读2次,自己练习读,圈生字,读给同桌听等学习活动,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要求。使学生逐步扫清识字障碍。在这里老师没有集中认字,主要采用听读识字的方法。巩固培养学生听读识字的能力。
3、潜心品读,随文识字。老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在富有情趣的识字环境中,与阅读结合起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比如,识字“跳出来”“冒”“唱”“叫”这几个字,老师没有脱离语言环境。而且在认字过程中反复读句子。把时间交给学生读书,如此一来,字义在课文语境中得到明确深入的开掘。有助于记忆字形结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从而也为本课难点的突破,仿写句子,奠定基础。
二年级张老师执教《小狮子》。本节课教师所呈现的教学理念: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抓住儿童喜欢和小动物交往的特点,播放课件,从小狮子入手切入话题,亲切自然,拉近孩子和文本的距离。同时随机识字“狮”,运用加偏旁的方法记忆生字。理解词语从图入手,激发学生情感。比如理解“懒洋洋”。
2、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本课设计了四种不同方式的读:请小朋友自读,找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与同桌合作读,读后互相评一评。男女生、老师分角色读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鼓励小朋友“展示性”的朗读。
3、挖掘训练点,发展想象力。在教学中,张老师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重点片段让学生展开想象。比如“自找苦吃”想象,可能会吃哪些苦?通过想象学生自然而然地去感悟课文体会人物的态度,并且在读的时候自然而然流露出情感。
两节课后,一年级组的刘老师和二年级的秦老师分别进行了教材解读,完善细致的PPT,为我们全程展现了该年级组平时灵活教研的过程与成果。我们相信,凭着这样的态度与劲头,我们的课堂一定能逐步迈向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