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本课程纲要

(2023-06-13 09:24:31)

课程名称

创意剪纸

适用年级

年级

总课时

16课时

课程类型

技艺弄潮

课程简介

口号:剪刀剪纸,剪出锦绣前程

课程简介:社团旨在提高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我校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耐心 、细心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陶冶情操。努力使学生从原先的“人人会剪纸、人人有作品”上升为“人人会创作”。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实现将大自然或社会生活素材转变为剪纸作品。通过剪纸作品的学习欣赏,尝试剪纸工具、材料与制作过程,体验社团活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艺术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和传承民间传统工艺的热情。

背景分析

【课程的目的、意义】

通过创意剪纸社团的活动,使学生的绘画和剪纸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剪纸的基本知识,喜爱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曾强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愿望。

已有的基础本次社团活动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请中高年级的学生报名参加,这些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虽然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但因为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不错,对剪纸有着较浓厚的兴趣,所以也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活动过程中将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注重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所需的条件

考虑到社团活动的安全因素,要求参加本社团的为中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学会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情操。

【过程与方法】3、帮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学习中快乐,快乐中自信,自信中进取。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技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进一步开发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的环保意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尊重传统艺术和多元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6、欣赏优秀的剪纸作品,从中体会到剪纸与民族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继承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课程内容与实施(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实施建议】

1、注重总结经验,积累材料。把组织活动过程的所有剪纸材料全部搜集好,并与作品一并保存。

2、充分动员,多渠道地开展自我展示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

3.评价方式要多元。学生的最终学习评价,应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如出勤率,团队合作精神,作业,创新意识等。

4、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做好与各班班主任的协调与沟通工作。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实施情况

1

 

预备周

正常

2

 

学生选课

正常

3

 

学生选课

正常

4

 

剪纸基础知识

正常

5

 

练习刀法

     正常

6

 

练习刀法

 

7

 

  练习刀法

 

8

 

    画、剪门笺

 

9

 

   画、剪窗门

 

10

 

    画、剪昆虫

 

11

 

画、剪叶子

 

12

 

    画、剪福字

 

13

 

    画、剪脸谱

 

14

 

儿童画转化剪纸画法

 

15

 

 儿童画转化剪纸画法并刻剪  

 

16

 

儿童画转化剪纸画法并刻剪

 

17

 

评价

 

18

 

 

 

19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用激励性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评价内容包括:课堂表现,过程参与(自评与互评),成果展示(手抄报制作、powerpoint课件展示等),期末总评。

1.课堂表现(20分):课堂发言,课堂参与,课堂纪律

2.过程参与(30分):合理分工,主动承担任务,积极参与活动,认真完成

3.成果展示(30分):成果展示的完整性,流畅性,丰富性等

4.期末总评(20分):组长评价,任课老师评价,组员评价

所需条件

学校需补充有关手工类书籍,有一定的活动经费,以便组织孩子开展实践性的活动及购买课程所需材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