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B建筑(B. Building),它坐落在欧洲的创新中心——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代表着新的创新创业中心模式。
B建筑拥有两座建筑,总面积为40,000平方米,是欧洲最大的创业生态系统,他们共有250余家不同类型的组织进驻,也是创新,教育和成长集合的创意型空间,目标就是为创业公司,创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建立桥梁,让他们彼此建立连接、彼此学习、促进成长。2016年被全球各大知名媒体评选为TOP 10创业生态之一。
从2013年到现在,短短几年,它是如何从一栋被“抛弃”的办公楼改成全欧洲最有活力的创新中心的呢?秘诀就是:用运营城市的思维去运营办公社区。分别体现在这四大方面:
1. 多元化的空间类型与组织生态
凯文·凯利曾说:单个进化体的价值,由他和这个系统连接的数量与质量来决定。B. Amsterdam把高质量的不同的空间与组织连接起来,创造连接的可能。
从空间上来说:这里除了没有长期睡觉的地方,其余的空间都有了...
办公空间,联合办公空间,各种从几平米到千平米的活动空间、会议空间、还有两个休息室,一个健身房,一个电影院、随处可见的咖啡吧台、充足的停车空间。
灵活多变的空间本质让使用者有无穷的想象——这可以是自己的T台。
建筑上空间的多样性让办公、学习、餐饮、运动、社交等等功能有机会在一个屋檐下发生,24小时对外开放,工作和生活在这里交叉进行——在这里,随时都有活动发生!
空间上的多样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入驻组织的多样性——
在B. Amsterdam内,你可以找到像IBM、ING、PWC、荷兰皇家邮政这样的国际大企业,也有当地的中小型企业,也有几个人的初创团队、自由职业者;还有非盈利组织、非政府组织、教育机构等等。B1. 容纳大多数大型企业和初创公司,而 B2. 则更专注于吸引物联网、人力资源科技和金融科技领域的公司。
在B. Amsterdam这儿,来自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员工、创业者、或自由职业者在这里相互寻找所需的资源,遇见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全新的合作项目!
一个有趣儿的例子是屋顶植物园,Grown Down Town是一个擅长城市设计、培育可食用绿色植物园的社会企业,它是B. Amsterdam的租户,同时也负责整个花园的种植、维护,确保屋顶餐厅局(Restaurant Bureau)的主厨能够每天在餐厅采摘到新鲜的香料和蔬菜。这个合作非常巧妙!这是他们的屋顶!
2. 用“学校”吸引年轻人
一个城市年轻人越多就越有活力,那些最有创造力的城市都是年轻人净流入的城市,对于一个办公社区来说也是如此。
奇点学校(sigularity)的校长Peter Diamondis说:
你要想你的公司有十倍的增长,好,那就雇上一班子20几岁的年轻人吧,为什么是年轻人?他们聪明,勤奋,天真。他们身上有你想要的所有重塑系统的素质。这些年轻人没有关于世界应该怎样,工作应该如何等的先入为主的观念,这使他们有质疑一切的能力。
那怎么吸引年轻人呢?
要知道,这一代年轻人的工作价值观与以往很不一样,他们看重自我成长,希望通过学习新技能激发工作激情,他们始终会对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beta世界着迷,希望可以参与到工作过程中,一个能让他们加速成长的环境非常重要!
B. Amsterdam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他们自己还建立了一家教育机构——B. Startup School Amsterdam – 简称BSSA,与国际教育机构Hyper Island,纽约代码设计学院和人才研究所合作,为学生提供最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包括编程学习,体验设计或内容创作等等,去年一年还招了300多个的年轻人。
BSSA的目的就是提供给年轻人必要技能和经验,让有才华有动力的年轻人补足经验,同时,在这样的一个大小公司都存在的环境中,通过实地的公司实习,年轻人能更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同时也为这些公司提供了潜在的“人才库”。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不仅B. Amsterdam有自己教育机构,他们也招募了一家全球闻名的教育机构——TEAM ACADEMY团队学院。
彼得圣吉,这个全球顶级的管理学大师,写过《第五项修炼》的大师曾说,如果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你实现企业转型,这个地方就是TEAM
ACADEMY。TEAM ACADEMY也入驻在B. Amsterdam,共创一个能让人茁壮成长的知识共享的社区。
有学习,有成长,一个社区城市才有不断地更新,才会有持久的活力。
3. 用食物串联整个空间
有食物的地方才有生活。
比如,微软的99号楼是先确定了“吃喝的地方”,再来做办公区的设计的。
旧有的办公社区,尺度都比较大,国内国外都一样,这直接导致配套不足,吃饭不方便的地方是没有人喜欢的。而现在,很多办公族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满足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需要。
生活方式是什么?举个例子:你可以在一个毫无特点的员工食堂吃饭,但是你也可以在一个有点情怀的川菜馆里吃饭,生活方式是我们对于生活内容的文化及精神层面的追求,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生活方式。
社区需要有特定的生活方式注入
生活方式+工作方式 = 产业社区
所以,为了解决吃,吃得有style, 原来被IBM用来放机房的顶层空间被设计师巧妙地把它改成了一个屋顶菜园+餐厅。
无论是午餐还是晚餐,无论是商务还是社交,餐厅局(Restaurant Bureau)可谓是建立关系的最佳场所,也是整个建筑商业生态系统连接的地方。
这个餐厅局(Restaurant Bureau)内部空间也非常灵活,可以作为大中型集会的场所。
从餐厅局出去就是屋顶植物园,种满了蔬菜,还养了几只鸡(每天收获6只鸡蛋),当然有户外桌椅、带吊床的休息区会议区,您甚至可以在这个屋顶上找到两辆Trabant汽车。晚上,向外眺望,整座阿姆斯特丹的夜景收入眼底。
当然,这4万平米的建筑内,不仅仅有这一个“吃喝”点,联合办公空间内许多吧台就是活动的中心。
4. 用设计给到空间魅力
设计为一个空间定下最初的基调,最初的魅力是设计赋予它的。一座城市,比如西班牙城市Bilbao,因为一座建筑的设计而实现复兴;一个办公社区,也可能因为一个好的设计而实现繁荣。
B. Amsterdam从一座破旧的老式办公楼逐渐变为如今庞大的办公综合体。两位设计师功不可没:Sanne Andrée Wiltens 与 Justine Van Zoest。
不仅在一个办公社区里规划出来了一座城市,她们提出了“回收材料”和“可持续性”两个设计主题,回收了原来建筑里的所有沙发和座椅,另一部分家具则来自于阿姆斯特丹的二手家具店。新设计,旧物料,这一结合给到建筑空间既新鲜又熟悉的感觉。
同时,设计师利用防水层和刨花板作为统一的设计元素——她们给这种材料起了个名字,叫“初创木料(Startup Wood)”,将其运用在入口、酒吧、休息区、联合办公区等众多地方。
设计的理念体现出空间运营者的价值观,而这会吸引认同这一价值观的更多人入驻,真正形成活力社区。
未来,建筑空间将越来越不值钱,真正值钱的是伴随空间所产生的无形价值,比如空间社区能提供的归属感、知识价值、人脉网络等等。
联合创始人Dieuwke van Buren说:“在 B. Amsterdam ,我们统统都在一起工作,环境造就了开放性,挑战所有人对空间的想象力,加上当地政府的支持,我们会成为阿姆斯特丹城市多样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实践者。”
学习果宁,每日一文
增广见闻,分享点滴
摘自《FTA》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