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来今天也不想动笔写的,但是如果今天也不写,我也难保自己什么时候才会灵感大发开始这个允诺过的游记,而且不能是流水账。(我怎么会给自己这么多承诺?)
那么,这个还算晴朗微冷的周日傍晚,让我为各位看官陆续、慢慢解读“我的12天米国4.5城记”吧。行文思路如下:纽约篇,波士顿篇,华盛顿篇,长岛篇,总结以及攻略,Q&A环节,预计于下周末前随照片一起上传结束(又开始承诺了。。。)。前面几个城市篇将会以感怀为主,不会非常细节,看官们有啥侧重、想法、意见和建议请随时留言甚至电话、邮件骚扰,我将会统一在之后的攻略篇和Q&A篇解惑。另外,目前上传的照片比较混乱,大家随便看看吧,我也将陆续按照行文思路修改上传完善,谢谢各位抬爱。http://shared.live.com/rzvDQW1qjIikH13dsbM42g/emoticons/smile_tongue.gif
纽约篇
和所有人一样,纽约可能是在脑子里过过100遍的名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纽约,从儿时起她似乎就是那个满地是黄金的地方,她有太多的标志性建筑,太多的美片美剧故事在这里发生,貌似还有很多稗官野史……不管怎么说,纽约在我心里的城市排名还是相当靠前的,毕业后到了一个美资公司工作多年感觉尤甚。很有幸第一脚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我的落脚点便是梦想中的纽约。
纽约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那是在飞机上看到的,一点点也不像美国一点点也不像纽约,她像是一个英伦小村庄(可能和下降位置和时间都有关,我是下午到的然后经过了长岛那片别野区?曾有一友人是晚上到的,回来和我说上海就是关了灯的纽约。。。);第二印象也不好,那是在机场去住处罗斯福岛的一路上,连美式乡村都算不上,普通的农田,接近市区时乱七八糟的街区,还有头顶上呼啸而过轰鸣的地铁,友人说人家地铁有100多年历史了你就接受吧;第三印象呢,何谓第三印象,就是我跟她完全玩熟后若干天后的纽约,当时的她像极了香港,没错,香港!鳞次栉比的高楼,不新却很有味道的街区,有第五大道的矜贵,时代广场的繁华,Soho区的混杂,也有唐人街的熟悉,不同肤色的人和谐统一,自由散漫地走在大街上,各怀心事,却相得益彰,乱中有序,这真是一个民族大杂烩的城市,不论你何种肤色,什么职业,都能在这里安身立命,找到最舒服的活法。
话说我在纽约前后加起来大概是4天,还是很有遗憾的:下雨天没有升旗的联合国广场,体力不支而没有逛完的大都会博物馆,在装修没拍到完整外景的纽约公立图书馆,排队太长来不及登顶的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时间有限没有坐到的曼哈顿游船以及只是擦身而过的自由女神像和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
一开始的失落很快过去,因为平常的纽约已经很有味道。我们在纽约期间住在Haohao朋友的朋友家里,那里差不多是上海北外滩的位置,罗斯福岛,遥望曼哈顿,而且这里完全是一个当地人聚居区,每天我们跟着老外坐红车(岛上摆渡车)去地铁站坐F线,然后过东河去曼哈顿岛,在小区的超市里你也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没有人把你当游客,你至多只是众多华人留学生或者移民中的一个,这种感觉其实很奇妙,有一种归属感。这也是唯一一次旅行中让我感到的别样惬意。当然因此,当我们遇到住处马桶塞住以后,我们只能自己努力,想要借疏通工具还要较劲脑子考虑是不是应该和楼下的那个黑人保安说shit can not flow。。。真的是没有人可以帮你……
如果下次来纽约,我要至少为她单独留足2个星期,一张地图、一张地铁卡、一双跑鞋和一瓶水,轻松自由玩转整个纽约,这点也非常非常像香港,几乎不需要任何攻略,一点点常识,一点点基础英文,这就像是你的城市,smile & breath!
最后想说一下纽约的天气,当时3月底纽约白天出太阳的时候已经可以穿短袖了,但是晚上却冷得还是需要一件风衣,友人说纽约和大连的纬度差不多,我们讨论下来应该是纽约属于美洲海洋性气候的关系所以和大连温差那么多,这么说起来,我突然想明白为啥美剧中的漂亮美妞们都可以轻松自在的混搭,人家天气允许啊!谁像我们这儿,要么热昏,要么冷翘,四季俨然变成了两季,以后衣服只要买Tshirt和coat就可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