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向死而生
(2022-03-19 07:18:32)
标签:
杂谈命理四柱五行八字 |
分类: 明夷评弹 |
书云:“知时须是泄天机”。民国以前的高能人士,相当一部分人即使忌谈寿元命題,而演算自己的寿元常常奇准。譬如邵雍、徐乐吾等命学先贤,弘一法师(李叔同)甚至以停止进食和身卧床榻迎接园寂的到来。恰恰对于别人的寿元,都尽量地避而不谈。即使有所涉及,也是蜻蜓点水地发人深思回味无穷。然而近年来,自己能夠有幸阅读到某些现代“命学大师”为人详批的八字原文。其中有关直断命主的寿终期限,隨着时间的延伸,应期经常流于空谈,往往让人嗤之以鼻而不以为然。
流年癸酉,自己成为半百之人,开始自习八字。在本埠南禅寺书城,购得现代某大师的命书,客观上让本人早早的接触到自己死期的命题。其中一句断语:“岁运命地支构成二组相克方局必死”,竟然被自己视为箴言警句。孰料流年戊寅与原命年柱甲申反吟,全家安泰、自己平顺。接着年届63岁,岁值丙戌,岁运命地支构成二组水火相克之局。按大师的命学大作,极有可能是自己大限归期。事实上仅是发现自己身患糖尿病。因此,卑人对某大师心存感激。否则,可能至今都不会涉足生死寿夭的命学研究领域。试想一下,死亡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自己的魂魄驱散不尽,何能穷尽八字的天机妙理。作为习命人,不畏死,才能纵推人生的富贵贫贱。不惧亡,方可横演岁运的吉凶祸福。因此,本博开篇直言:“命学之最坏极点,就是死亡。”人生旅途,向死而生。至于富贵贫贱、吉凶祸福、生死寿夭,都无非是沿路呈現的自然风光和人造景物。无论是幸福或是痛苦,都维系着自身心态和自身感悟。物质享受的优劣,绝非是评判人生的唯一标准。人的强大,足以推动社会的前进,足以促使山川的变迁。人的弱小,难以抗拒天灾的肆虐,难以抵制人祸的猖獗。但是,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最终的结局,都伴随着时空的演变更替而消失,无人能够例外。越是强者,生命临将结束时,沉重的无奈心态会造成更大的精神痛苦。
亘古以来,黄泉路上无老小。长者百岁开外,夭者周年未满。这是每个人的人生中,最后一件却最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对于评判寿元,命学者都会联想到古籍命书《滴天髄》的两句话:“何知其人寿?性定元神厚。何知其人夭?气浊神枯了。”命盘五行金木水火土在十二月令二十四节气寒暑燥湿之中,确实存在着旺衰强弱状态。加之方圆及父母的因素,隨之产生阳亢或阴乘太过,燥热或湿寒过甚,众多或寡少失当等状况,让人生必然地具备固有的寿限历程。站在命学研究立场看待死亡,不可能有丝毫恐惧。如果每个人能够知道自己的极点以及引发极点的产生诱因,那么,合理的安排和妥善的处理人生进程中的各项事务,善莫大矣。因此,每个喜爱八字研究的人,必须从意识和精神上,首先探索自己生命的极点,承受死亡的压抑和威胁。才能笑谈人生,正视现实的严峻挑战。自习古籍命学著作,确实枯燥乏味。耐得寂寞,忍得孤单,锲而不舍,方有所得也。从而,才能够真正提高推演技巧,为人释疑解惑,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