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漢語語法演化史》官宣
石毓智(2022年11月8日)
(1)
劍橋大學出版社在其官方網站和本書的封皮背面是這樣介紹本書的價值的:“漢語是在世界所有語言中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善的語言,是研究人類語言演
化與發展的最寶貴的資源” 有書面記錄的希臘語是西元前900年左右開始的,英語則是西元後700年才有書面記錄。 漢語和地中海沿岸這些語言代表著人類文明的兩大體系。
(2)
書面記錄語言的創立標誌著人類文明的開端,是所有其他知識體系賴以產生和發展的前提,爾後才有可能出現文學、哲學、音樂、數學等學科。
(3)
3000多年的漢語演化史,是人類最宏偉的認知實驗室,這期間生活在神州大地的所有華夏兒女都是實驗的參與者,是探討人類認知奧秘的無法取代的科學證據。
這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最偉大貢獻之一,本書的出版將把中華民族的這一文明成就推廣到世界。
(4)
在國際語言學領域,本書是第一次使用演化觀,運用當代語言學理論,系統地探討一種語言的完整歷史,解釋其發展的動因和機制,建立一種語言的歷時發展
系統。 迄今英語等其他語言尚無此類著作,比如劍橋大學出版社的《劍橋英語史》還是採用斷代的描寫式的,多個學者各自分工描寫英語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句法、詞彙和語音的語言特徵
,而各種變化之間的前因後果聯繫尚沒有觸及。
(5)
本書是第一本英文寫作的漢語語法史著作,共600餘頁,為該出版社迄今所出版的規模最大的漢語類個人學術專著。 本書的出版,將與Chao Yuen-Ren (1968) 與 Li & Thompson (1981) 同為在英文世界中規模最大的前 3本的漢語語言學專著,而且在內容上互補:本書是漢語歷時語法,另兩本則是漢語共時語法。
(6)
1996年元旦這日,我來到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參加李訥教授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專案——“漢語句法形態發展史”,開始了我漢語歷史研究。 從那時起到現在已經26年有餘,這本書是我學術人生投入時間最久、心血最大的一本學術著作。
(7)
在我危難之際,李訥教授拯救了我的學業。 李老師也是自始至終關懷、指導、説明我學術成長的人,所以劍橋大學出版社請他為本書寫了一個簡短的評語,放在本書封皮背面的上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