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学术上的洋知音
石毓智
我从青少年时代开始追求学术,至今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新世界,那就是每天可以在学术界觅知音,使得自己的成就感得到充分满足,这是我每天生活的乐趣之一。每天早上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当天又有什么人引用了我的东西。对于我的观点,不管是赞成、商讨还是反对,只要有人关注,就是对我的精神奖赏。寂寞最可悲,我的真正的学术敌人,都是对我毫无例外采取忽略消音的政策,他们自己、他们的弟子以及他们影响到的势力范围,统统都是对我的论著不理不睬。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在“天涯”这个概念应该扩大到整个世界,论著能被欧美学者引用,而且有关发表物是在世界知名的刊物或者出版社,我就把这些学者视为“洋知音”。对我来说,这种洋知音是十分稀少的,一年能有几十个引用就是相当不错的收成。我在《中国引文数据库》的平均年引用率大概在1200次上下,而在真正欧美论著的引用率只有20次左右。迄今为止,我在荷兰John
Benjamins出版的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Chinese
Grammar已经近20年了,一共才只有130次引用。根据《学术谷歌》的统计,我在整个欧美世界的引用总共在600次上下,其中包括英文、日文、韩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俄罗斯文等发表物,这些国家都属于我的精神财富的储藏地。
最近有一件事特别值得我兴奋,那就是Kuteva
& Heine合著的World Lexicon of
Grammaticalization(2019)第二版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引用了我的7个论著。这本书在国际历史语言学(特别是语法化领域)极具影响力,能被这本书引用,可以看作自己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了世界,而且会进一步为世界各地的学者关注。此书新版引用前几位的华裔学者如下:
Li, Charles N (李讷):9个论著。
Shi, Yuzhi (石毓智):7个论著。
Sun, Chaofen (孙朝奋):3个论著。
希望年轻一代有志于语言学研究者,沉下心来,奋发有为,为自己未来开辟一个风光无限的新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