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忆王靖宇先生

(2020-09-15 12:56:57)
标签:

365

时评

文化

教育

分类: 汉语学界的那些事儿

回憶王靖宇先生

 

石毓智

 

       在我學術人生的關鍵時刻,都有貴人相助,王靖宇先生就是其中的關鍵一位。

 

2010年,我重回斯坦福訪學一年,其間在一家蘇杭小館宴請了王先生和師母。多年之前我在那裡讀書時,王先生和師母曾經在這裡招待過我們一家。沒想到這成了最後的見面,王先生已經走了兩年多了,今天我依然感受到他的教育和關懷所給予我的溫暖。昨天翻看過去的相冊,覺得應該把長期縈繞在自己心裡的一些話寫出來,作為對王靖宇先生的永恆懷念。

我於1996年到斯坦福大學東亞語言系讀書時,王先生是當時那裡漢學領域唯一的正教授,也是系裡唯一的講座講授。我先後修讀了王先生的三門課,他是一個淵博的學者,敦厚的長者,嚴而不厲,威而不猛,臨之讓人肅然起敬。剛到那裡我就修讀了王先生的秦漢散文研究課,第一學期結束時,王先生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裡,語重心長地告訴我要努力掌握好英文寫作,還指出了我的其他不少弱點,而沒有說任何表揚的話。當時我心裡很忐忑,是不是王先生對我有看法了?確實,當面王先生從來沒有跟我說過任何誇獎我的話。第二年的秋季,來了一位新學生,一見面就跟我說:你很出名呀,王教授到處稱讚你。我是在東亞圖書館夏天打工時,王先生來借書,聽到王先生誇你的。王先生這種在人後誇人的習慣,給了我莫大的鼓勵和信心。在過去的歲月裡,王先生在很多別的地方稱讚我,可是我當面一句也沒有聽到。我跟王先生學到了很多,既包括做學問,又包括做人。我的《荊軻刺秦王的歷史真相》一書就是在上王先生的課中發展出來的,王先生還為此書寫了一個序。

王先生祖籍是河南林縣,與我是同鄉,王先生對我的偏愛也許有一層思鄉的情感因素。王先生和師母都是抗日戰爭中出生的一代,他們飽經風霜苦難,隨父母輾轉到台灣,然後來美國留學工作。讀書期間,一次我請王先生和師母到家裡吃飯,師母說起她就是日軍轟炸重慶慘案中的倖存者。懂點兒近代史的人都知道這次慘案,日軍飛機轟炸重慶時,大批民眾躲進防空洞,因為缺氧而導致4000餘人死亡。我上個世紀80年代到重慶參觀渣滓洞時,就看過很多當時可怖的圖片,沒有想到遠在異國他鄉遇到了這場災難的倖存者。師母就是那次躲進防空洞的人,她那時剛出生不久,還躺在一個框子裡,是她幾歲的哥哥把她及時拉出防空洞的,這才倖免於難。他們是那一代人的一個縮影。

王先生跟朱德熙先生有著深厚的交誼。朱先生於19896月初離開北京,前往西雅圖參加余靄芹的一個方言項目。那年的65日,我還在朱先生家裡拜訪他,沒想到那也是與朱先生的最後一次見面。余靄芹的項目完了以後,朱先生也因各種原因不便立刻回國,那時首先想到他曾經上個世紀80年代初在北大隆重招待過的康奈爾的梅祖麟,據說梅祖麟連信都不回,朱先生當時十分氣憤。朱先生哪裡知道,這個公子哥兒出身的梅祖麟,從小都是享受別人的服侍,怎麼會去伸手幫助他人呢?王先生是個真正的學問人,所以他也敬重其他有學問者,他那時又任系主任,就安排朱先生到斯坦福講授《古代漢語》和《中國語言學》。由於王先生出手相助,朱先生才得以在美國留下來。朱先生最後患病期間是在斯坦福醫學院救治的,於19917月病故於斯坦福。朱先生是一代漢語言學大師,然而他生命的最後時光,則是文學界的王靖宇教授給予了最直接最大的幫助。這兩位先生都曾直接幫助過我,長期關懷過我,他們都是我做人做學問的楷模。

還有一件事很值得一提,如果沒有王靖宇先生的保護,我在斯坦福大學的博士學位就可能受到威脅,起碼會相當坎坷的。在1997年冬,李訥教授利用美國國家社科基金,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箭湖(Arrow Lake)別墅區,舉辦了一次漢語語法史研討會,邀請了世界各地的20幾位專家參加。在這次會議上,我發表了關於現代漢語結構助詞來源於指代詞的觀點,開頭評論了此前各家觀點的得失,其中指出了梅祖麟的來自之說的不足(梅實際上是把王力和呂叔湘先生的觀點合併起來)。我本來只是出於坦誠的學術交流的目的,想聽聽梅祖麟的看法,可是沒想到這演化成了我的一場學術災難。當時梅聽後大為光火,我的報告一完,他就連提了五個問題。我都一一認真回答,最後說了一句:如果你認為來自於,那麼從何而來?本來趾高氣揚站著發問的梅祖麟,頹然坐下不再吭聲。大概我最後這句話深深地傷害了他的自尊心,會議中間休息,梅祖麟就當面說我:你跟著李訥這樣不地道的人,必然做學問不地道!梅祖麟回去以後,就展開了針對我的系列報復,他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告知台灣中研院的《歷史語言學集刊》編輯部,我和李訥合寫的《漢語比較句的嬗變》一文是抄襲別人的(注:編輯部當時請梅祖麟做審閱人;貝羅貝也是其中一個審閱人,他的意見是很有價值,讚成發表)。我看到了審閱意見後,就要求編輯部給出我們抄襲的證據,否則再請專家審閱。編輯部又請了張洪年審閱,意見也是讚成發表。此事更進一步惹怒了梅祖麟,他惱羞成怒,就決定通過東亞係的一位老師在我學業上使壞。這位老師是梅曾經教過的學生,爾後他不僅在我學業上處處作梗,而且還當面威脅。我當時很害怕,很擔心聖地亞哥陳渊泉製造的悲劇重演,就找到了王靖宇先生詳細談了我的擔憂。王先生安慰我,他會關注事態的發展,找有關人士溝通,防止任何關於我學業的意外事情發生。就是在王先生的保護下,避免了悲劇的重演。我的博士畢業典禮那一天,東亞係唯一作為我指導導師出席者是王靖宇先生,語言學係則是伊莉薩白·特勞格特教授出席。

為先賢繼聖學。對王靖宇先生最好的紀念就是,發奮努力,做出真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成果,不辜負先生的期許。

學生毓智謹記,2020915日。

   

 

    下面附上幾張老照片。

 

 忆王靖宇先生

在斯坦福讀書期間,王靖宇先生與師母到我家裡作客

 忆王靖宇先生

 

博士畢業典禮那天與王靖宇先生的合影

 忆王靖宇先生

 

博士畢業典禮那天與王靖宇、Haun Saussy等老师合影

 忆王靖宇先生

 

博士畢業典禮那天與伊莉薩白教授的合影

 

 忆王靖宇先生

2005年王靖宇先生來新加坡國立大學講學時合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