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吴福祥(2017)看语言所这个“草台班子”

(2017-08-13 17:57:47)
标签:

365

教育

娱乐

文化

分类: 汉语学界的那些事儿


 

         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就是个地地道道的草台班子,这个班子的台主就是刘丹青、吴福祥等。他们自己搭台,自己演戏,又自己给自己喝彩。现在用“很菜”说谁能力不行,可是刘丹青、吴福祥这些人连“菜”都说不上,所以只能说“很草”。下面我只拿吴福祥(2017)这篇文章,给大家说一下“草”在哪里。我只分析吴文第一页的问题,其他读者自己去看。

 

        一、吴文脚注里有这么一句话:“友生金小栋女史帮助搜集相关资料”。这个“友生”是什么意思?是“朋友的学生”,还是“既是朋友又是学生”?“女史”又是啥称谓?难道今天还有“女性史官”?本人孤陋寡闻,只听说过“女士”一词。

 

        二、语法化已经是个极其普通的语言学术语了,吴有必要再加括号注出“grammaticalization”?难道是为了显示自己英语好?吴文第一页三段话就有6个英文词语注释,有这个必要吗?语言学论文的写作规范是,第一次出现的比较生僻的语言学术语才有必要注出对应的英文术语,特别是那些翻译还没有确定者,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刘丹青和吴福祥似乎都把写文章作为秀自己英文的机会。

 

        三、现在绝大多数刊物都采用这样的规范,文中引文如果是专著,必须注明页码。吴文在引用Hopper & Traugott 2003时注出了页码“xv”,然而在Heine的三本专著则只注年份,没有页码。吴应该是没有掌握这种写作规范。

 

        四、语言表述问题。吴文的第一句话“语法化是人类语言普遍可见的语言演变现象”,难道还有“普遍不可见的语言现象”?既然是“普遍”,有必要再说“可见”吗?这方面问题太多,留给读者自己去发现吧。

 

        五、所谓的四种“逆语法化现象”根本就是作者在想标新立异动机驱动下而产生的一种错觉。汉语的介词全部来自动词,而且很多是既保存动词用法,又有介词用法,何来的“逆语法化现象”?这都属于江湖大师式的话题,我不想花时间去批驳。

 从吴福祥(2017)看语言所这个“草台班子”

从吴福祥(2017)看语言所这个“草台班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