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年文摘:世界一流大学的田园情调

(2016-12-05 08:21:31)
标签:

365

教育

文化

时评

分类: 教育、科技和创新


       按:《青年文摘》201624期转载了这篇文章,此文原发于《羊城晚报》上,这是过去一年多来该刊物第6次转载我的文章。本期《青年文摘》的“视野”栏目里,共选有5篇文章,除了两位外国作者的文章外,还有易中天所写的《魏晋风度,人要活得漂亮》。

 青年文摘:世界一流大学的田园情调


 

 

       与喧嚣的尘世保持一定的距离,拥有一个恬淡安静的心境,有利于读好书和做好研究。所以,世界上的一流大学,就特别注重校园的原生态模样和营造田园情调。我先后在美国三所大学读过书,后来也到过不少世界知名大学,现把我的一些观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那些如乡村农场的世界名校

 

       带月荷锄归:在斯坦福当菜农

        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读书,不种菜是一种缺憾,因为这个大学的别名就叫“农场(The Farm)”,当一回农民是必须的。斯坦福这个地方如果不建大学,肯定是个理想的农场,它是夹在山丘和海湾之间的一大片平阔地。

         我说的“种菜”,可不是电脑前用鼠标“玩虚拟”的那种,而是真真切切的“汗滴禾下土”那种。大学管理者能想到给学生分块地种菜,这已经超越了大学的富有和慷慨的范畴了,不能不说这是种很另类的教育理念。

         我在斯坦福大学读书的时候,一家就住在学校给有家属的研究生提供的住房区,房屋基本都是两层的。虽然住房区周围有大片大片的绿草地,但学校硬是划出一片地不种草,而给每家每户种地。地头上有水龙头供水,附近商店里就有各种菜籽、肥料和工具售卖。这里的气候四季如春,蔬菜常年都可以生长。当初想种菜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那时一家三口单靠我的奖学金过活确实很难,加上太太身体不好无法外出做工,就想自己种菜总比商店里买的便宜一些,能省一块钱是一块钱。我们开始种菜不久,父母就从国内来看我们,妈妈很会种菜,所以我们一家总有吃不完的菜,还经常送给街坊邻居。

         在斯坦福种菜那段时间,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诗句就时时萦绕在我的脑子里。那个时候,我经常是一大早或者天快黑的时候才能到菜地忙一阵子,其他时间得上课写论文。虽然种菜是为了省钱,但在客观上,这种体力劳动对我的学习和研究起了积极的调节作用。种菜的时候,精神放松,心情愉悦,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活跃,不少研究灵感就是在劳作的过程产生出来。此时我才恍然明白,这大概就是学校分地让学生种菜的原因吧。

        我在来斯坦福之前就读的两所大学,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圣巴巴拉分校,那里也同样有条件种菜。

 青年文摘:世界一流大学的田园情调


         2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山居魅力让诺奖得主主动落户

         1996年初,我们一家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搬到加州大学圣巴巴拉。我去过那么多校园,这里的自然环境应该说是最美的。

         圣巴巴拉市背靠巍巍青山,面对太平洋,到处都是大片的原生态湿地,常年蓝天白云。为了不破坏天然风貌,市政府规定不允许建高层建筑,所以这里没有任何大都市的景象,远远看去倒像山居人家的大村落。

         圣巴巴拉气候温和,一年四季花开花落。每年四五月雨季刚过,各色野花争奇斗艳,主色调是漫山遍野的野生油菜花。每天骑着自行车从家里到办公室的路上,看到路两边的风景,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自然环境也是一个大学的财富。那时,我在那里参加一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的工作,项目的主持人是华裔学者李讷教授,他是大学“杰出人才聘用”小组成员。一天,李老师告诉我,一位日本学者来这里应聘,他一看这里的环境,就立刻决定来这里工作,并说工资多少不在乎。这位日本学者就是中村修二,他是2014年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进入新世纪以来,该校已经有6人获得诺贝尔奖,在新世纪世界大学诺贝尔奖人数排行榜上,该校名列第七名。这些知名的科学家不少是冲着圣巴巴拉的气候和环境而来的,这些东西都是钱无法换来的。

 青年文摘:世界一流大学的田园情调


         3杨柳依依:春到剑桥

        在中国人心目中,剑桥是世界教育的圣地。20104月,我到伦敦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决定抽出一天时间去一趟剑桥。原来我想剑桥大学应该是在伦敦的某个区,不是市区起码也是郊区,可是到那里一打听才知道,剑桥离伦敦还有好几十公里,要坐一个多小时的火车才能到。

         那时正是初春,一路上经过一个又一个的乡村。英国的农村真美,树木葱郁,绿意盎然,到处都有清澈的河流环绕,野鸭子和野天鹅等飞禽悠闲自得游弋飞落。下火车第一眼望去,剑桥就是一个大乡镇。

         剑桥大学校区环绕着一条河道,河道里边是大学区,跨过河道的小桥,就是望不到边的森林和绿地,热闹的教学区与宁静的自然景色只有一桥之隔。

         来到剑桥,除了看一看那美轮美奂的建筑外,一定要坐坐那里的小船,感受一下河道上各色各样精致的小桥。用竹篙撑船的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河道两边到处都是垂柳,正直初春,刚刚吐出新芽,春意盎然。环剑桥城都是河流,偶尔看到校园的草地上三三两两坐着年轻人,他们正在享受大自然的美。

        经过一座不太起眼的小桥时,划船的小伙子介绍说,这是“数学家之桥”,传说一百多年前一位数学系老师傍晚到附近的田园散步,突然想到一道数学难题的答案,但他怕事后忘了,马上在路边捡起一块石头,把解题思路记在一个桥柱子上,据说柱子上还写着这道题。这道难题的解开,对数学发展史是一种贡献。的确,一个人走出办公室,离开劳形的案牍,到田园里放松放松,吸吸新鲜空气,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也许突然豁然开朗。

 青年文摘:世界一流大学的田园情调


         4野旷天低树:普林斯顿大学的恬淡

         对我来说,普林斯顿的名气多半是来自爱因斯坦,这位杰出科学家的后半生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2010年,我利用学术休假的机会驱车去普林斯顿参观。普林斯顿大学所在地就像农村,一是它远离大都市,二是它周边的环境和交通跟乡村没啥两样。

离普林斯顿还有很远距离,路就变成窄窄的村道了,两边是密密的绿树。路边时常可看见一群群天鹅、大雁之类的飞禽,有的闲卧打盹,有的一晃一晃在觅食。一路上,我一直在纳闷,是不是走错路了?这哪像是去世界科学大师云集的高等学府和研究院所在地呀!

         终于来到一个很精致的小镇,普林斯顿大学就坐落在这里。大学的建筑与小镇的风格和谐一致,小巧而精致。如果说剑桥是一个贵族夫人,普林斯顿大学就是个小家碧玉。世界名校的建筑都很美,但是它们的设计造型没有任何雷同感,连建筑用材也都不同。

         普林斯顿大学的周边都是大片的树林和草地,到处都是原生态的池塘,穿插其中的是供人休闲散步的小道。过去这100年中的一个重要数学进展,就发生在这里。当时,该大学数学系的怀尔斯教授经常在这个地方散步,他在思考如何解答300年来的一道数学难题——“费马大定理”,最后他终于成功了。这一成就被誉为是过去这一个世纪最伟大的数学进步之一,怀尔斯被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接见,他的事迹还被美国《时代周刊》用专文报道。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解数学题是最耗脑力的,美丽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无疑会提高人的思考效率。

 

         5惊涛拍岸:加州大学圣地亚哥的恢弘

         我到美国就读的第一所大学,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看到这个校园,我立刻想到的是想到陶渊明的这两句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校园处在起伏跌宕的丘陵地带,到处都是深沟险壑,植被基本都是原生态的。

         我第一次见到大海,就是在这个校园。走到校园的边上是陡峭山坡,下面就是一望无垠的太平洋。顺着山坡的小路往下走,快接近大海时,就听见轰鸣的大浪拍击石岸的声音。此时此景自然会勾起苏东坡的两句词:“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爱海是人的天性,我在这里学习的第一个学期,经常来这里观海,一次竟看到一群海豚跳进跳出地嬉戏,姿势十分优雅。学校的海洋科学研究所就建立在半山坡上,这确是个研究海洋的理想场所。

在欧美这么多大学里,这个大学在美国西部,难怪在该校学习和生活的人,都富于牛仔的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学校1960年才建成,却在短短的50多年里,有18人获得诺贝尔奖。

         山坡跌宕,面向大洋,天天处于大气恢弘的环境中,想必会让人思路开阔,眼界变远。去年的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榜”上,这所大学在世界上排第14名。

少一点物质气息,多一分原生态韵味和田园气息,肯定有利于大科学家、大思想家的孕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