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好语言学研究必须下笨功夫

(2016-08-10 12:30:39)
标签:

365

文化

教育

分类: 汉语学界的那些事儿


 

        现在想从事语言学研究者甚众,然而能有所建树者则越来越少。要说今天的年轻人,所接受的教育比我们那一代要系统得多,然而为何创造力不行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成长在信息时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既为这一代人提供了巨大便利,也为他们对语言的感觉制造了不小隔膜。今天的年青一代从文献阅读到用例采集,基本都是依赖电子文本,这样使得他们始终飘在语言现象之上,对语言难以产生感觉,就像飘蓬一样随风乱转,只能跟着国外语言学玩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然而,我是直到30岁出头时才第一次用电脑,此前一切都是“手工”,那个时代逼着我们下笨功夫,这无意中造就了我们那个时代的人的特点或者说优势。从读大学开始,我所下的笨功夫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背字典词典。回忆起来,我所系统背过的词典有《汉英词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当时基本上能做到记住其中百分之七八十的内容。

         其二、抄写语言学范文。这是我开始读硕士时做的事情,抄写过的内容包括朱德熙的《语法讲义》、吕叔湘的《现代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以及这些大家所发表的论文。

         其三、阅读原文,手抄卡片。在武汉读硕士时,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阅读近当代口语文学作品,手抄卡片,凡是遇到有趣的现象都抄在卡片上。一想到武汉读书的时光,就想到在炎热的季节,一个人搬个凳子坐在树荫下,边阅读曹禺、老舍这些人的作品,边抄卡片。记得离开武汉时,很多值钱的家具都给人了,唯独一箱子卡片我舍得丢掉,运回了洛阳老家,因为那里边有我的心血和事业呀。

        1996年元旦这日,我来到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参加李讷教授的“汉语历史句法形态学”。李老师把我引到一间办公室,书架上摆满了从《诗经》到《红楼梦》期间各个时代的代表作品,既没有电脑,也没有任何电子文本,我就是一本书一本书阅读,一张一张卡片来抄。我的论著来自于自己亲手抄写的数以万计的用例卡片。当时向李老师报销课题经费的发票大都是买钢笔、卡片和橡皮筋,离开圣巴巴拉的时候,办公室的抽屉里放满了我抄写的各种卡片。现在想起来它们不知所终,还甚为惋惜。

         正是以上的苦功夫和笨功夫,逐渐让我有了对现代汉语和汉语历史的“感觉”。这么多年的研究,我就是凭这种感觉来发现问题、论证问题的,语言学理论只是作为写作时一种参照。

         手抄一遍与看一遍的感受大不一样,一句一句地阅读与用电子文本检索的差别更大。一个人用电子文本检索什么,一定是事先脑子里已经有的现象,然而语言规律往往是从“有”和“无”的对比中才能看出来,可是用电子文本检索永远看不到这个“无”,所以根本不可能发现真正的语言规律。

        其实,手写不仅仅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笨功夫”,它是掌握很多学科所必需的途径。比如,斯坦福、MIT、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他们的大部分数学课直到今天仍然是100%“手工教学”,个中的奥妙我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此文原发于《羊城晚报》,后被《读者》等多家刊物转载。

 

附《读者》20168期转我的《世界知名大学课堂禁用手机》一文

 

    自从有了电脑,人们用手写字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现在不少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拍摄教学内容,不想用笔记。但很多世界知名的大学有明确规定,课堂上禁止用手机拍摄教学内容。

  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系雄冠全球,学校位于世界IT行业的心脏——硅谷。教室里现代化教学设备应有尽有,然而很多学科的教学完全不用电脑,仍然坚持传统的教授方式,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板书,学生记笔记。在一些课上,老师明确规定,只能以手写方式记笔记,不能用笔记本电脑记录,更不允许用手机拍摄。

  斯坦福大学为什么要坚守传统?这是由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像数学这种学科,要使用大量的抽象符号,而且内容大都是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如果老师只展示事先准备好的PPT,学生就没有机会领悟推导过程。再加上自己不动手抄写,上课内容成了过眼云烟,脑子里留下的印象会很浅,结果根本无法掌握这些知识。

  老师过度依赖PPT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写板书可以强迫老师不偷懒,每次上课前老师都要认真备课,如此才能“温故而知新”。试想一下,假如老师用PPT,只需准备一次,然后年复一年地用,老师自己是轻松省事了,结果可能不是熟能生巧,而是与教学内容越来越隔膜。

   手写是美国至今仍然非常流行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沃尔特·莱文是麻省理工学院知名的物理学教授,他的课非常受学生欢迎。在网络上,我系统地看了他三门课的教学实况录像,包括“物理学入门”“电磁学”“振动原理”,全部是用手写板书。

    学生要体验“学而时习之”的快乐,必须放弃用手机拍摄而用手记笔记;老师要做到“温故而知新”,也要少用PPT而多写板书。

    现代科技的发达为学习提供了巨大便利,同时也威胁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可不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