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一般都是几万美元,然而他们决定投资40多万美元来研究汉语发展史,这是为什么?
我的《汉语语法演化史》刚刚出版,它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SBR-9818629)的直接研究成果。没有这个基金所提供的契机,我不仅写不出这本书,甚至不会做任何汉语史方面的研究。我于1995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读书时,惨遭陈渊泉的毒手,面临着两个月内必须回国的危机。此时加州大学圣巴巴拉校区的李讷教授正好申请到这个基金,聘我作为该项目的研究员。这一机会不仅让我绝处逢生,挽救了我的学业和事业,而且从此与汉语史的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李讷教授不仅是位优秀的语言学家,而且是位杰出的高等教育管理者。他申请到这个项目时,正担任着该校的研究生院院长,在这个位置上他干了14年之久。李教授识才爱才,他亲自到世界各地物色人才,努力提升该校的研究水准,因此该校在过去短短10余年里获得6个诺贝尔奖和1个菲尔兹奖。这也是他有魄力有能力申请到美国这么大的科学基金的原因之一。
跟我同时参加李教授这个项目的人员前后有曹广顺、贝罗贝等人,根据我的印象,曹广顺与李讷合写过一两篇文章发表,贝罗贝虽然来头很大,那时他任法国社科院副院长,但是不见任何与这个课题有关的成果发表。我与李老师合写了数十篇论文发表,而且还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汉语语法化的历程》一书。巧合的是,Elizabeth
Traugott参与审批李老师的这个课题,后来我又跟她读博士学位。
关于语言发展史,不仅是个人文社会科学问题,而且也是自然科学普遍关心的问题。《科学》和《自然》刊登过大量的探讨人类语言演化的文章,因为这是揭示人类认知奥秘的最为关键的途径。语言学中最具有科学性的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两大问题是,一是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语言,二语言一定会发展变化。这两点有别于任何动物的交际方式,也是探索人类自身奥秘所在。在将近7000种不同的人类语言中,汉语是持续最久、历史语料保存最好的语言,在这方面远远超过世界任何其他语言,所以是探讨人类认知奥秘最宝贵的资源。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愿意斥巨资来研究汉语句法形态发展史的原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