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圣人,孔子也不例外。如果不是子路,孔子很可能成为乱臣贼子的幕僚,当时就会身败名裂。所以说,在造就中华民族的圣人上,子路立下了第一功!孔子是很感激子路的。

子路画像
比圣人还要牛的人,就是敢管圣人的人。这个人就是子路。在所有的弟子中,子路,只有子路,敢对孔子做的事不高兴,敢批评孔子,几次成功阻止了孔子失足,挽救了孔子,避免了他老人家晚节不保。
当孔子听到子路在卫国内乱中牺牲的消息,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这是夫子对这位爱徒一生功过的盖棺定论。一般的解释为,子路有勇力,他站在孔子身边,别人不敢再说孔子的坏话,因为怕子路收拾他们。如果真的这样,我们的圣人就成了黑社会老大了。靠武力来禁止别人说坏话,那是盗跖这类人干的事。这大大损害了孔子这位道德宗师的形象,因为孔子是靠道德的力量来感化别人,来让别人亲近自己的。
孔子一生都想做官,有时到了饥不择食的程度。有两次叛臣相召,孔子都答应下来了。不是子路竭力阻止,恐怕一个叛臣的官僚,成为孔子永远的污点,难以在后世再树立起圣人的形象。
第一次,鲁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公山不狃在季桓子手下感到不如意,就利用阳虎作乱。公山不狃凭借费城反叛季氏,他派人来召请孔子去做官。孔子探索治国之道已经很久了,但抑郁不得志,无处可以施展,没有人能任用自己(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史记·孔子世家》),就说:“当初周文王、周武王兴起于丰、镐而建立了王业,现在费城虽然小,该也差不多吧!”就想要应召前去。子路很不高兴,阻止孔子。孔子说:“他们请我去,难道会让我白跑一趟吗?如果重用了我,我将在东方建立一个像周那样的王朝!”然而最终也没能成行。
子路不悦的原因有二:其一,公山不狃属于乱臣贼子,做他的下属,就是个道德问题,节操不保。其二,费城是个弹丸之地,公山不狃一时得手,能坚持多久,还是个问题。夫子您还想把它作为复兴周朝的试验田,岂不是太幼稚了?子路的话很不客气:“没有可去的地方就算了嘛,为什么非去公山氏那里不可呢(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论语·阳货》)?”
第二次,孔子六十五岁左右,返回卫国,卫出公昏聩不用孔子。这时恰好佛肸做中牟的长官。晋国的赵简子攻打范氏、中行氏,讨伐中牟。佛肸就占据中牟,反叛赵简子,并派人招请孔子,孔子打算去。子路说:“我听老师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论语·阳货》)’。现在佛肸自己占据中牟反叛,您想前去,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我是说过这句话。但我不也说过,坚硬的东西是磨不薄的;不也说过洁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我难道是只中看不能吃的匏瓜吗,怎么可以老是挂着却不给人吃呢(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
这里透露出一个讯息,子路为什么敢那么理直气壮地批评、阻止老师,因为老师您现在的做法跟您平时教导我们的不一致呀!
如果没有子路这个纪检委员,孔子将成为两个乱臣贼子的帮手。这不论在当时还是后世,孔子不挨骂,恐怕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孔子为什么感慨道:“自从有了阿由,就没有别人骂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