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一位在美国工作的朋友告诉我这么一件事,说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的刘乐宁跟在美国大学工作的很多人讲,要他们一起合作,坚决阻止石毓智在美国找工作。这个传言的真实性有待证实,但是从刘乐宁与张洪明的亲密关系来看,刘乐宁这种行为也有几分可信度。因为张洪明是把封杀、破坏我的学术发展作为他的毕生事业,倾尽了他的大部分心血,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这个学术影响因子几乎为“0”的人好在国内大学担任“长江学者”和“陈省身学者”。
刘乐宁的这种行为,让我想起了李商隐的两句诗:“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他们认为最宝贵的东西,也许在别人看来就是一只死耗子。
我跟刘乐宁素昧平生,从来没有见过面。他为什么要与我不共戴天?我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帮派斗争,他要跟张洪明做朋友,就必须听从张的指挥;另一方面,他也惧怕学术突出的人,免得相形见绌。美国的很多大学的管理教汉语的位置,都是像刘乐宁、张洪明等这些学术很弱的人占着,他们自然排斥比他们强的人进来。
帮派和嫉妒,是中国传统文化圈的两大弊端,这在海外的汉语学术圈里完好地保存着。
威斯康星大学的张洪明还多次打电话给我所在的单位,尝试踢掉我的饭碗。这些人几乎啥学术成就都没有,可是里外通吃,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党同伐异。这就是为什么这帮人没有出息的原因所在,也是汉语学界难以发展的原因所在。
这些人的打压是我前进的动力,所以我感谢他们。“生于安乐,死于忧患”。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有敌人是必须的,敌人就是磨刀石。我不会让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的学术成就超过我的,我要让这帮人一辈子绝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