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步使人更加聪明

(2015-11-15 21:42:38)
标签:

365

教育

文化

娱乐

分类: 教育、科技和创新

 

       散步能够唤醒整个身体的感应,使大脑的思维更加敏捷,直觉活动更加活跃且有效。

        古今中外大的思想家或科学家大都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是他们大都喜欢散步走动。在人类文明史上,许许多多的重大科学突破、思想体系创立、不朽篇章的创作、英明决策的做出,大都是在这些哲人的散步过程中完成的。

        诺贝奖获得者卡尔曼说,他一生最佳的思考时间就是在山间散步。他最后写成一本世界畅销书《思考,快与慢》,对散步与思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阐释。他认为,散步能够唤醒整个身心的感应,使大脑的思维高度敏捷,直觉活动处于最活跃状态。

        先看两个数学家的例子。2010年,我到剑桥去参观,乘坐小舟顺河而上,路过一个小桥。撑杆的年轻小伙介绍说,这个桥的一个栏杆上曾有人用石头记下一道数学题,已经100多年了,现在还在那里。这是当时的一位数学教授散步经过这里,正好想到一个平时百思不得其解的数学题的证明方法,他怕事后忘了,就顺手在路边捡起一块小石头,把当时的想法记在桥栏杆的柱子上。

        无独有偶。费马大定理是上个世纪普林斯顿大学的怀尔斯教授证明的,这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成就之一。证明这个定理,是个艰巨而且长期的思维劳动。怀尔斯在攻克这个数学难题的过程中,他不是在书斋里冥思苦想,而是常到附近的林荫小道和湖边散步,其解题的灵感就是在散步过程中获得的。

        哲学家也是如此。20108月,我到德国的海德堡参加一个学术会议。那里有一个景点叫“哲学家之路”,就是半山腰里一条小道,黑格尔每天要走过这里。黑格尔具有典型的德国人的性格特征,他每天散步的时间非常准时,行走速度也高度一致。据说,那时这个小镇上的居民不用看钟表,只用看黑格尔走到山腰的什么地方,便知道时间早晚。

        企业家也不例外。乔布斯一生的重大决策几乎都是在散步中完成的。凡是遇到与公司关系重大的人物,毫无例外,乔布斯就会提议一起去散步,边走边谈,往往是散步完了,一项重大的协议也就达成了。乔布斯最常走的路线就是从他们家的小镇——帕罗奥图出发,穿过斯坦福大学的校园,走到后山坡的4个小时的山路上。比如,乔布斯与英特尔的老板谈判用其芯片时,走的就是这个路线。同样,他与请来做CEO的原百事可乐公司总裁斯卡利谈公司的大计方针时,也是走的这条路线。

        有趣的是,乔布斯在办公室跟别人谈判,一般都是谈崩的,没有好结果。这方面最著名的案例就是乔布斯与比尔盖斯谈合作,让微软给他的新款电脑写软件。俩人在乔布斯的办公室里从上午11点半谈到12点多,乔布斯只给比尔盖茨喝了一杯胡萝卜汁,中午也没招待比尔盖茨吃饭,结果盖茨到附近街上买了个三明治吃了,又赶回西雅图。小心眼儿的盖茨对此耿耿于怀,拒绝了乔布斯的合作请求,不给乔布斯的新电脑写软件,致使乔布斯的电脑一出来就没有市场,结果乔布斯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纵观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大思想家、大文学家也大都是“散步散出来”。

        孔子是在中原大地上“散步”,他周游了七八个国家。孔子影响后世的思想言论,全部都是在周游列国的途中做出的。试想一下,如果孔子一直呆在鲁国做他的司法部长(大司寇),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那么中国历史上顶多出现一个好官吏,而且很可能早被历史遗忘,但是中华民族一定少了一位圣人。

        屈原本来是楚怀王的宠臣,他帮助楚怀王起草文件,接待外国使者。如果屈原不离开郢城,不在湘江、洞庭湖一带溜达行吟,肯定写不出楚辞这样的瑰丽篇章。李白和杜甫一生最好的诗篇,几乎都是在云游、逃难、流放的过程中写出的。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仅是为了增加阅历和长见识,更重要的是在行走的过程中,人的灵感最为活跃,想象力最为丰富。

   

       那么,什么样的散步最有利于大脑的思考?

       简单地说,不要强迫自己提高速度,不要感觉费力,在自然、轻松、不费力的状态之下散步,如此最容易唤醒全身感应,大脑思维才出于最佳状态,直觉思维的判断才最有效。散步都是在空气清新的室外,脑子供氧充足,这也是促使思维活跃的因素。

        注意,现在很多人散步带着智能手机计算距离,也有人给自己规定多少时间走完多少路程,这种带着“任务”的散步,就会压制自己的直觉思维,大脑的工作效率反而会受到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