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365教育文化 |
分类: 暑假提高中学生语文能力100讲 |
汉语是个人智慧的支撑
作者
语言中还有大量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现在流行的“忽悠”这个词,它并不等于“欺骗”,也不同于“欺诈”,是很难准确翻译成英语的。此外,“忽悠”含有一种韵律美,跟“忽闪”、“扒拉”等一样,这种特征更无法翻译成其他语言。再比如,“咱俩谁跟谁呀”,说的是两个人关系很铁,钱财不分,不必计较,然而从字面上却看不出这种意思。这种表达比比皆是,一个老外很难掌握它们。
如果一个人只能用一种语言来表达事实判断,比如“我买了一个苹果”、“今年我发了三千元奖金”等,那不叫真正掌握了这种语言。很多新加坡的年轻父母,自己的英文水准就是在这种层次上,开始就只允许小孩说英语。他们的英语是,英美人听起来费劲,中国人听起来迷糊。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但是这里的英语只是停留在非常技术的层面上,既不精深也不博大。新加坡的汉语也只在中小学里作为第二种语言来学习,很多家里也不说,官方场合也不用。所以我认为新加坡是没有真正母语的国家,他们只有第一语言。这样的教育环境,只能出技术性的人才,比如经营保险业啦,搞点儿计算机组装呀,而不可能出现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作家的。我还真想不起来,哪一个影响整个华人世界是新加坡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更不要说影响世界的人才啦。相比之下,台湾和香港,他们是以中华语言文化的教育为主的,这些地方很出了一些影响整个华人世界的大作家,也有几个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者是在这两个地方受的中小学教育。
麻省理工学院对它的本科生作过一次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母语都不是英语,都是来自于双语背景的家庭。这说明,母语不仅不会妨碍小孩的智力发育,还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出超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