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斯坦福的美国本土生华裔子弟自发组织《论语》学习小组

(2014-09-28 11:29:47)


 

        2010年我借学术休假又返回斯坦福,遇到一件事,让我非常震撼,让我反思至今。这件事情意义非凡,因为现在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不重视自己的文明,不知道自己文明的价值,甚至蔑视自己的文明。

        斯坦福大学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学习班很多,其中一个就是《论语》学习班。这个班的学生都是美国出生的华裔弟子,大约有20多个人,他们每个星期三晚上定期聚会,每次由一人宣读一段《论语》,然后大家讨论,形式如同基督教徒读圣经。这些人的中文都很有限,他们就学习《论语》的英语翻译本。

        这个学习小组每个星期三的中午还邀请学者做讲座,他们边吃午餐边听。组织者听说我写了一本《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就邀请我给他们做了一个讲座。我是用英文讲的,中间也夹杂些汉语,因为中间确实用英文也说不清楚。我讲的题目是《今人对孔子的十大误解》。

        这些华裔子弟都经历了这么一个心路历程,在美国强势文化的氛围内,他们在青少年时期不喜欢汉语,甚至有意排斥中华文化。然而到了20岁左右,他们的民族认同感逐渐被唤醒,这是普遍的心理发展。他们看着周围其他种族的人,就开始思考:“我是从哪里来的?我的精神归宿在哪里?”结果,让这些具有共同背景的学生自动走到一起,他们以学习中华民族的圣经——《论语》为纽带,把大家组织起来,共同来寻找这个心灵上的归宿。

        在我作报告后的讨论环节上,有一位华裔子弟很激动,他说的是英语,大意是说:我认同我的祖先,我不认为华人就不如别人。  

        寻找自己的“根”是全人类人类共同的心理追求,它是人类精神上的需求。失根者就如同精神上的飘蓬,物质上再富有,然而精神上却终生无法安宁。

        世界著名小说《根》也表达了类似的情节。1976年秋,美国出版了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所写的一部家史小说《根》。作者自称他经过十二年的考证研究,追溯到他的六代以上的祖先昆塔·肯特,一个从非洲西海岸被白人奴贩子掳到北美当奴隶的黑人,描述了他在非洲的自由人生活,他和他的子孙在美国奴隶制下的苦难历程,以及这个家族获得自由后的经历。这书一出版,就成为烩炙人口的畅销书。作品中的第一人称“我”是生长在美国的一个黑人,在这块新大陆上始终找不到归属感。对于从遥远的非洲过来的祖先,我只是从外祖母的口中断断续续地了解一些,于是我开始寻找自己的“根”,沿着祖先的足迹去追寻那家族发展的漫漫长路。

         一个民族的最大悲哀莫过于放弃自己的语言和丢失自己的思想文化传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