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上面是百度百科关于“上梁”的定义和图解。
大家都是这样理解
“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个俗语的:“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然而,这个解释实际上是以讹传讹,习非成是,既不符合原义,也违背常理,更掩盖了真正的社会问题。
这个比喻来自盖房子,那么就从盖房子说起。虽然全人类盖房子的形状大小不同,然而程序则一样,都是从下往上盖的,先打地基,一步一步往房顶盖;没有人是先从屋顶盖起,然后再挖地基,这样不仅难度高,也很危险。那么,安装房梁的程序一定是先安放下边的梁,然后用下梁支撑上边的梁。一个现实规律是,如果下梁装歪了,一定会造成上梁“不正”;可是上梁“不正”不一定会造成下梁歪。所以,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
上梁不正是因为下梁歪。
该俗语的出处为晋•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汉语常省略逻辑词语,所以容易造成误解、歧解。“参差”就是高低不平。从物理上讲,如果下面的支垫物高低参差不平,必然导致上面的物体“不正”,而相反的事情不一定发生。所以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上不正,是因为下参差。”
日常流行的俗语、谚语,很多人拿来就用,想当然地认为:“老祖宗传下来的古训岂能有错?”其实,很多这些古训都是错误的,既不是什么真理,也没有什么道理,只能造成人们思维的懒惰,扭曲问题的本质。
真正的现实世界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是“上梁不正是因为下梁歪”。这个问题留给大众去反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