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荆轲PK秦王:谁的剑术高?

(2013-06-22 08:28:00)
标签:

荆轲

太子丹

秦王

剑术

分类: 文化、历史与文学

 

 

        从推荐人的素质就可以知道荆轲的剑术如何了得。把荆轲推荐给太子丹的是田光先生,而把田光推荐给燕太子丹的则是他的老师鞠武。太子丹质于秦时受秦王辱,逃回燕国,发誓报仇。鞠武先是竭力劝阻太子丹不要行此鲁莽之事,由此可看出鞠武是一个深谙世故、审时度势、老成持重之人。在反复劝阻太子丹不成功后,在太子的强力要求下,鞠武推荐了“智深而勇沉”的田光先生,认为“可与谋”。从鞠武的阅历和地位,特别是他与太子丹的关系,所推荐的田光先生一定不是寻常之人。鞠武推荐的两个标准非常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要有头脑(智深),二是要有武功(勇沉),方能胜任太子的使命。那么智深的天光一定能够了解太子丹之事的性质和难度,也会推荐出一个可以胜任之人。

        此时的田光已经到了老迈精衰之年,他显然是一个客观冷静的武林高手,能够准确地认识自己,知道客观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当今的武侠小说所描写的大侠,常常是深山修炼多年,童颜鹤发,那些花拳绣腿的毛脚小伙根本就不是对手。武林中的一个不变法规是,老的打过年轻的,女的打过男的,小的打过老的,因为这样才有戏看,倒过来的话,就太没意思了。因此,人们会觉得田光先生缺乏英雄气概,会对他失望。其实田光先生才是一个真正的敢有大担待的英雄。他向太子丹坦言自己年衰不能胜此大任,而推荐出自己的好朋友荆轲。

        田光先生既然是“智深”之人,一定清楚太子之事的难度和危险性。同时他又是荆轲的好友,深知荆轲的能力。荆轲刚到燕国的时候,《史记》有这么一段描写: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沈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田光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人,虽然荆轲那时落魄不得意,他也知道荆轲不是庸人,从此他们结为好朋友。他们的友谊达到什么程度,用田光的话说就是“光与之相善,燕国莫不知”。田光应是一个见多识广、广结天下豪杰之人,他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荆轲,荆轲也应该是一个“智深而勇沉”之人,后来的行事中也证明了这一点,而且是高于现在的他,而且深信荆轲是完成太子使命的最佳人选。不然就不会把自己的生命也压在上面,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去完成太子的使命。田光自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用他的话说是太子丹担心他泄漏秘密,司马迁的说法是“欲自杀以激荆卿”。为什么他深信自杀就能激励荆轲呢?后问还将谈到这一点。

        要说田光可能只知道荆轲的剑术,并不知道秦王武功的深浅,还有一个令人不放心之处。荆轲此去所面对的对手是秦王,那么秦王大将樊于期的生命相托就非常能说明荆轲和秦王之间的武功高低。樊于期得罪秦王,逃到燕国,秦王悬赏得樊将军头者奖励“金千斤”,“邑万家”。这个悬赏金额说明一个问题,樊将军与秦王的关系非同寻常,是一位系乎帝国命运的重将。樊于期是一位军人出身,考虑问题跟田光先生可能有所不同,他首先考虑的是军事(武功)问题,就是看你荆轲有没有能力拿下秦王,否则不仅自己的家仇不能报,岂不又搭上自己的一条性命?

        最能说明荆轲口才的是他劝说樊于期献出自己的头那段话,现转录如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于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柰何?”于期仰天太息流涕曰:“于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于期乃前曰:“为之柰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于期偏袒搤捥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刭。

       

       有人认为是荆轲的漂亮说辞,让樊将军慷慨地献出了自己头颅。确实,有学者是这样认为的。如果真的这样认为,那就太低估了樊于期的智慧。樊于期是秦王的大将军,久经沙场,指挥若定,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很难想象他会一时冲动,做出一个人的生命中只有一次的选择。樊将军早已知道秦王对他的头颅的悬赏之厚,难道他不担心荆轲是为了这个悬赏而设下的骗局。荆轲说,“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樊将军难道不会看看眼前这个人有没有这个能力。《史记》是一本涵盖三千年历史的巨著,不可把每件事的来龙去脉都讲得仔仔细细,否则光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就得几十万字。所以它只能很简略,我们可以按照常理和逻辑补上缺失的部分。

    荆轲这次见樊将军之前,一定与樊将军有密切的接触。文章的开头已经说明荆轲“尽结贤豪长者”,而且在这次见面之前,太子丹早已委托他西区刺秦。那么他要摸清秦王的武功,特别是秦庭的构造与戒备,樊于期是再好不过的人选了。“为人深沉好书”的荆轲怎么会忽略这个可以提供第一手情报的秦将呢?一个合理的推断是,樊将军在这次见荆轲之前,早已知晓荆轲的智慧、志向和武功,所以在荆轲点破了他的想法时,才会毫不犹豫地显出了自己的头颅。从樊于期是军人出身,他的职业习惯让他首先考虑的是武功,他一定深信,按照荆轲的剑术完全可以拿下秦王,所以才下了他的人生第一大堵住。樊将军一生不知阅多少军人,为秦帝国训练出了多少武士,他的职业鉴别能力让我们深信,荆轲的剑术是在秦王之上,膂力也在秦王之上。

        最了解秦王底细的莫过于太子丹,他小的时候就是秦王的好朋友,在秦王执政后,一直在秦做人质,秦王还忘不了羞辱这位少时的朋友。所以太子丹与秦王是知根知底的。太子丹要派人刺秦亡的第一个冲动,就是因为他在秦做人质时,秦王羞辱了他,以至于把他气得“心然,恐不能须臾”。太子丹要求的是“天下之勇士”,目的是“生劫秦王”。既然太子丹是深知秦王功夫的深浅的,如果只简单听信田光先生的推荐,派去一个不能胜任的人,不仅自己的“太牢”、“异物”、“车骑”、“美女”全白搭了,而且又被秦王羞辱了一次。在“遵荆卿为上卿,舍上舍”之前,太子丹一定要搞确实,荆轲就是他所需的“天下之勇士”,而且这个勇士能够实现他劫持秦王的目的。从太子丹的角度来判断,荆轲的武功一定是胜过秦王,而且力量上也能胜劫持秦王之任。

        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智深而勇沉”的田光先生所推荐的荆轲,一定是在精神素质和剑术水准上能胜此大任的。

        既熟知秦王又了解荆轲的樊将军,毫不犹豫地把报家仇的生命赌注压在荆轲身上,说明荆轲的武功和膂力是在秦王之上的。

        与秦王是儿时好友的太子丹,把自己的复仇希望都寄托在荆轲身上,说明荆轲确实是“天下之勇士”,即天下武功做好的人。

        好比,燕国政府那里有一个职位,工作性质是“赴咸阳擒秦王”,招工委员会由太傅鞠武、处士田光、太子丹和秦将樊于期等四人组成,可以说阵容最强大,最专业,试想这个委员会反复筛选的结果,能是一个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人吗?谁敢送礼、开后门去申请这个职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