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半日闲,讲学闲暇之际,与朋友一起参观了蓉城附近的三星堆、金沙遗址。太震撼了,三千多年前的古蜀文明竟达到了如此发达的地步,令人难以相信!特别是对我这个中原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我一直认为古代巴蜀就是蛮荒之地,没有超越茹毛饮血阶段。陈设的玉器、金饰、陶器、青铜器,琳琅满目,美轮美奂。特别是金沙遗址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设计异想天开,工艺巧夺天工,人间那得几回闻!
那么,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是,后来古蜀文明为何消亡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在与中原文明的竞争中,被和谐了,被吸纳了,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答案也许就在这些出土文物上。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挖掘出成千上万件文物,但是没有一件是有文字雕刻的。这与中原文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甲骨文、青铜器、玉器上,都雕刻着大量的古文字。可以推测,古蜀文明还没有发展出文字,他们的手工制作技艺都是靠口耳相传下来的。人类有着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在冲动,如果有文字,必定会反映在这些饰品上。
毫不夸张地说,古蜀文明代表着一个没有文字的文明所能达到的极限。没有文字记录的文明是脆弱的,如果一次自然灾害或者病疫造成了大量成年人死亡,就可能导致这种高超的手工技艺失传。没有文字的文明,发达往往表现在具体的手工技艺上,人们不能进行抽象的哲学思考、科学探讨,也没有文学成就,顶多也就是些民间传说。即使在手工艺上,因为缺乏文字,知识技艺也就无法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很难进步了。
中华文明是由多种不同的文明混同而成的,所以它强大的生命力来自于很早就有了汉字这个书写系统。
汉字在中华文明的创造、传承、传播上立下了第一功,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还是要依赖汉字,所以我们要掌握它保护它。那些主张汉字拼音化的人是幼稚的、天真的、甚至是不怀好意的!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蜀道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