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先生的“世纪之问”声犹在耳:“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这也是温总理最关心的教育问题。我在拙著《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2012,科学出版社)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其中有一章专门分析“诚信缺失”对教育的影响。
没有诚信的教育培养不出大师,被不诚信的学生也难以成大师。纵观世界教育成功的国家,诚信是培养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诚信”的表现之一就是学校老师充分信任学生,学生自己讲究诚信,以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
今年吉林省高考出新花样,请看《吉林“史上最严”高考安检 女生文胸要换成背心》的报道:
含金属物品难进考场;考生体内有金属器件需出具医疗机构证明。
综合新华社电,文胸要换成背心,裤子穿松紧带儿的,鞋子最好是一次成型的塑料凉拖……这是吉林省一位高三班主任近日给学生们总结出的高考“穿衣宝典”。今年吉林省将实施“史上最严”高考安检,金属探测仪一响,即便只是文胸后面有两排金属搭扣,也将被拒之门外。
对于这次“史上最严安检”,校园里和社会上反响不一。一位考生在经过反复检测、衣服终于被贴上“合格”的标签后表示“不爽”,“感觉我们好像一群动物,检疫合格可以上市了。”一位教师说,“学生本来不紧张,这一折腾反倒紧张了。”
穿普通文胸检测仪“滴滴”响。5月30日早上,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组织高三考生们进行安检演练。男女考生分别列队,接受老师的仔细“排查”:耳朵、头顶、脖子、前胸、后背、腰、四肢……通过安检的衣服,会被贴上“合格”二字,成为他们真正高考时的战袍。
与上面做法正好相反,看看世界最知名大学的教育理念。他们认为,学生考试时老师监考,就是对学生的不信任,甚至是对学生人格的羞辱,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所以,斯坦福、普林斯顿等大学采取了一种“荣誉考试制度”,就是不允许老师监考,充分信任学生。考试时,老师搬个凳子坐在考场外,学生有问题出来问;办公室近的老师,可以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等有问题的学生来问。学生答完后把卷子留在桌子自行离开,中间可以随便上厕所,甚至到考场外吸吸新鲜空气再回来答题。学生只有在这种被充分信任的氛围中,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独立人格,明白被别人信任的宝贵,这样就会自己发奋,让自己的能力达到极致。同时,在这种被信任的友好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可能不紧张,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当然,这种考试制度在中国目前是不现实的,然而是不是可以考虑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信任,对他们的品格和隐私以起码的尊重?
吉林省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学生“被不诚信”的奇观。这种危害性是非常大的。首先,增加了学生考前的心里紧张,让每个考生都忐忑不安,除了担心自己的知识准备,还担心今天穿的衣服是否能过关。其次,所有的考生都有一种被当贼看被不信任的感觉,考生心灵深处受到了伤害。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是,如果考生因为穿衣服遇到了安检麻烦,可能影响整场考试的心情,甚至考砸。情况更糟的是,可能会涉及到学生隐私的侵犯,出现尴尬的局面,如果有了这种事情,学生怎么还会平心静气来考试?
这也是以极大的成本来杜绝极小的作弊可能性。尝试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的考生毕竟是极个别的,这种安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要耽误考生的时间。
要知道,考试跟坐飞机不一样。坐飞机严格检查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有人把危险品带上飞机,会威胁整个飞机人的生命安全,而且还要导致航空公司的重大损失。考试则是个人的事情,即使有极个别人用高科技作弊,也不会危及他人。而且出题者的技巧可以大大降低利用高科技作弊的可能性,监考人员培训也可以有效监测这种作弊。吉林这种做法似乎并没有那么必要,有作秀的嫌疑。
我认为,这种“史上最严”的高考安检不仅不宜推广,而且应该取缔。有司者慎思!
附录:《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摘录
大学的信任,带来了老师的自尊;老师的信任,带来了学生的自尊;领导的信任,带来了群众的自尊;老板的信任,带来了员工的自尊。任何个人或者群体,一旦有了自尊,那就像释放出原子能一样,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力量,创造出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奇迹。
在西方的文化里,首先是信任你,假定你是个诚信的人。诚信也就成了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一个人一旦丧失,那就是无法弥补的后果,甚至灭顶之灾。他们对不诚信的容忍度为零。一个学生一旦被认定有了作弊现象,没有什么好商量的,走人!
大学相信老师,老师相信学生,学生尊重自己,这样的工作环境,这样的学习气氛,能不出人才吗?斯坦福大学的诺贝尔奖人数在全世界大学中名列第二,迄今为止已经有25人,与这种诚信的系统不无关系。我离开斯坦福10后又回来,改变的是学生的面孔,不变的是这种“诚信”的文化,所以斯坦福还是斯坦福。
在这方面,中国的文化则是相反,首先认定每个人都是不诚信的,然后采取各个各样防范的措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既然假定我是个坏人,我何必在你面前自尊,有些人就拿出“我是流氓我怕谁”的蛮劲,跟体制去较量。
考试防范措施越严的学校,越出不了人才。首先,考试成了教育中的一切。不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把考试看作头等大事,学生的满脑子都是考试,自己一切的能力都要在考试中得到证明。学生的大学生活一直都是在紧张的考试中度过,他们的灵感和创造力受到了压制。
考试防范措施越严的地方,越能刺激一部分人的作弊动机,因而作弊的就越多。因为这种作弊很有挑战性,要求的技术含量高,使得作弊过程更惊险、更刺激,成功以后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就更大。
从哲学上看,西方采用的是“性本诚”,东方采用的是“性本诈”。心理实验证明,心理暗示对人的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大家都知道一个著名的心理试验。有一位心理学家到一个中学生班上考察了一番,事后给老师了一张名单,说这几个是天才学生,将来会有大成就。再过了半年回来一看,那几个学生的成绩果然优于班上的其他同学。为什么?因为这个老师得到这份名单以后,对这些同学的态度就不一样了,高度的信任他们,言谈表情都传递出一种信息:你们将来会很有出息的。这些学生获得这些信任后,自己也信心满满,更加自信,更加努力地学习了。
诚信也是如此,假如你信任一个人,这个人也觉得自己是诚实可靠的,说话做事也都讲究诚实。绝大部分的人都应该属于这一类的。不排除有少部分人,不管别人如何对待他,仍然劣习不改,欺诈行骗。记得八十年代初引进了一部印度电影《流浪者》,讲的是一个漂亮的姑娘如何让做小偷的浪子回头。报纸上报道,社会上就有一些女孩子仿效电影,想感化一个公共汽车上遇到的一个小偷,结果不仅失身,小偷还把姑娘的首饰偷跑了。然而,话又说回来,各种不信任的防范措施,是以巨大成本,以假定“性本诈”不信任所有人为代价,来杜绝极个别人犯错误的可能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