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张捷的逻辑推论“谁是真凶”
(2013-05-15 22:11:18)
但这个真相下贝志诚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才是问题的关键。在当初上帖子的是贝志诚的同屋,翻译的也是中国人,参与翻译的有朱令的同学,似乎孙维特别热情,请注意按照方舟子的逻辑这个时候真凶最能够表现!事实确实这样!因为在没有发现铊的时候推动发现投毒的肯定不是真凶,却被方舟子罗织为嫌疑人,而大量邮件回复了,当然真凶是最关注的,方舟子怎么不逻辑分析了?由于参与的人很多,当初孙维等人就参与了,因此这个过程孙维是清楚的,方舟子作为辩护人当然也是清楚的!这里似乎是贝大师的撒谎被证实了,贝的撒谎也是可以怀疑他是凶手的理由之一,但问题真的如此吗?
二、张捷的逻辑:“这个时候真凶最能够表现”,因为“似乎孙维特别热情”,所以孙维就是真凶。张大律师就靠这些“似乎”来吃饭吗?请看看贝志诚的室友吴向军的亲眼所见吧(2002年《新语丝》文):
我记得,因为缺少人手,有一个周末我去清华找她的同学增援,没有人表现出兴趣。相反,他们刻意保持距离。这种冷漠刺伤了我们。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和他们联系过。
吴向军是因为孙维她们没有帮助翻译,说她“冷漠”,还“刺伤了”他。然而,经张大律师这一“似乎”,情况就变成了“孙维特别热情”,因为张律师此时很需要一个结论“孙维在表演”。
这基本上是贝志诚、张捷等的游戏,先设一个结论,再“似乎”一些条件,最后锁定一个“唯一嫌疑人孙维”。
所以说,如果张捷律师脑子还清楚的话,要以“朱令宿舍失窃毁证案”立案告人,首先要告的是贝志诚和吴向军,因为是他们在得知朱令父母已经报案,把人命关天的机密泄露给了“唯一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