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张捷的逻辑推论“谁是真凶”

(2013-05-15 22:11:18)

 

 

         学者是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律师则是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要知道这个鲜明的对比,看一下方舟子为孙维“辩护”的文章和张捷的“答复”文章就清楚了。

         张捷今天凌晨2点贴出的博文,时空穿越,真假混淆,因果颠倒,谁看了他的文章,谁就会被弄糊涂。下面就选张文中最主要的一段,让大家欣赏一下张律师的“辩才”。

 

但这个真相下贝志诚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才是问题的关键。在当初上帖子的是贝志诚的同屋,翻译的也是中国人,参与翻译的有朱令的同学,似乎孙维特别热情,请注意按照方舟子的逻辑这个时候真凶最能够表现!事实确实这样!因为在没有发现铊的时候推动发现投毒的肯定不是真凶,却被方舟子罗织为嫌疑人,而大量邮件回复了,当然真凶是最关注的,方舟子怎么不逻辑分析了?由于参与的人很多,当初孙维等人就参与了,因此这个过程孙维是清楚的,方舟子作为辩护人当然也是清楚的!这里似乎是贝大师的撒谎被证实了,贝的撒谎也是可以怀疑他是凶手的理由之一,但问题真的如此吗?

 

    一、张捷的逻辑:“因为在没有发现铊的时候推动发现投毒的肯定不是真凶,却被方舟子罗织为嫌疑人”。按照这个逻辑,贝志诚就是真凶。为什么?当贝志诚从朱令父亲那里复印来病历,看到协和医生推测朱令铊中毒并向清华求证后,贝志诚开始向国外专家求援。在428日化验诊断朱令铊中毒后,贝志诚开始在北大、清华大肆寻求人帮助,并来到朱令宿舍告知那里的同学“朱令被诊断铊中毒”。朱令一旦化验出铊中毒,协和医生马上就用正确的解药,贝志诚则忙不迭向外到处询问。

二、张捷的逻辑:“这个时候真凶最能够表现”,因为“似乎孙维特别热情”,所以孙维就是真凶。张大律师就靠这些“似乎”来吃饭吗?请看看贝志诚的室友吴向军的亲眼所见吧(2002年《新语丝》文):

 

我记得,因为缺少人手,有一个周末我去清华找她的同学增援,没有人表现出兴趣。相反,他们刻意保持距离。这种冷漠刺伤了我们。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和他们联系过

 

吴向军是因为孙维她们没有帮助翻译,说她“冷漠”,还“刺伤了”他。然而,经张大律师这一“似乎”,情况就变成了“孙维特别热情”,因为张律师此时很需要一个结论“孙维在表演”。

这基本上是贝志诚、张捷等的游戏,先设一个结论,再“似乎”一些条件,最后锁定一个“唯一嫌疑人孙维”。

     张捷的另一招就是选择性失明。在《朱令案真想调查报告》中,声称要状告清华保卫科,原因是他们造成“朱令宿舍失窃毁证案”,按照贝志诚的说法,五一前清华保卫科打电话通知朱令宿舍的同学“保管好朱令的用品”,这就泄露了机密。张捷律师如果还有正常人的思维,去看看贝志诚、吴向军等的大量材料,他们俩在428日得知朱令被确诊为铊中毒后,开始大张旗鼓向北大和清华化学系师生求救,并于430日来到朱令宿舍,明确告诉室友“朱令已被确诊铊中毒”。

所以说,如果张捷律师脑子还清楚的话,要以“朱令宿舍失窃毁证案”立案告人,首先要告的是贝志诚和吴向军,因为是他们在得知朱令父母已经报案,把人命关天的机密泄露给了“唯一嫌疑人”。

    如果所有律师都像张捷这样,一定会“天下乌鸦一般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