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荆轲刺秦王的历史真相(续一)

(2013-05-14 21:06:01)

 

按:本文的部分内容发表于由斯坦福大学和香港大学合编的《东方文化》杂志(2011年第2期)。也曾在“浙江人文大讲堂”上做过讲座,当时有200余名部队官员听讲,浙江卫视曾播放录像。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拿出来与广大读者分享,特别希望与北京公安战线的官兵交流。

大计浮出(二)

二、太子惹大祸,鞠武无奈赌一把

鞠武心里很清楚,太子丹在秦国作人质却不辞而别,已经激怒了残暴的秦王,现在太子又执意收留秦王一个大仇人,这就等于把燕国这一块肉放到了秦王这只饥饿的老虎的嘴边,又好像是把一片羽毛放在炉炭火上烧,啥也不用说了(必无事矣)!

 

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鵰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必无事矣:什么也没有了,就像炉炭火上燃烧后的鸿毛,连灰烬也找不到。

岂足道哉:啥也不用说了。

 

鞠武对太子丹执意玩火的两个后果的估计

在这种情况之下,鞠武才引荐出一个关键人物——田光先生。鞠武对田光的评价是“其为人智深而勇沉”。智慧高深与勇气深藏不露,是刺杀秦王的最关键的两个素质。很明显,只有智慧而没有勇气,擒不了秦王;只有勇气而没有智慧,接近不了秦王。像张飞、鲁智深那副模样,因为他们自身就是一件杀伤性武器,到不了咸阳就早被秦国的军队抓去拷问了。可是鞠武推荐田光时,并没有指明要怎么干,而是让太子亲自与田光商量(可与谋)。实际上,此时的太子尚蒙在鼓里,还不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但是,鞠武引荐出一个“节侠”,就一定清楚事情如何进展,将要发生什么事,这个事情的风险有多大,将会给燕国带来什么后果。

鞠武引荐田光,西去刺秦的大计已现雏型

鞠武看到太子丹执意玩火,大祸临头,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赌他一把,这才引荐出田光。老道的鞠武平时就留心社会上的各种人才,知道什么样的人可以办什么样的事。然而太子丹则没有这点儿见识,他是通过鞠武才知道田光这个人的,所以太子自己根本也想不到刺秦王的事,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是否存在这种条件。

鞠武自己也认为西去刺秦王是无奈之举,他给太子出的上策是西边与韩、魏、赵三国结成同盟,南边联合齐国和楚国,北边与匈奴和好,大家联合起来,也许可以免受秦国的吞并,保全燕国。此虽算不上万全之策,但在当时来说,是最稳妥的办法。可是,鞠武的“上愿”被太子丹一票否决。他的理由也很奇怪,说“师傅的计策旷日持久,我现在被气得心发昏,一刻也不能等待了。”

鞠武在给太子出险招前后有两个反常的举措。首先,在引荐出田光之前,他撕破脸皮,大骂了太子丹一通,“你这是精神分裂,做着危险的事情而想求得安全,制造祸害而追求福份,头脑简单而怨恨很深,收留一个秦国的仇人而不顾整个国家的安危,这就是所谓的滋长怨仇而招致祸害。”这话说得够狠了,不知道太子丹当时的反应如何。在引出田光之后,鞠武就从前台完全消失了。深谙世故的鞠武不愿自己背上历史的黑锅,避免人说他招致燕国灭顶之灾,他可能又停留了一段时间,在背后指点太子如何行事,待太子说服田光、荆轲接受刺秦计划后,就到其它地方避祸去了。鞠武这一招确实很成功,以至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人意识到,第一个提出刺秦计划的是他鞠武,而都把这笔冤大头帐记在没有头脑的太子丹身上。

鞠武是制定刺秦计划的第一人。他是在自己的上策不被采纳,燕国的灭顶之灾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出于赌一把的心理,引荐出了节侠田光,使得刺秦计划逐渐浮出水面。

 

三、田光荐荆轲,刺秦计划明朗化

虽然鞠武引荐出田光,但是到底要干什么,太子丹还是一头雾水。太子丹见田光说的第一句话还是不着边际,“现在秦国和燕国势不两立,请先生想想办法(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然而智深的田光应该在鞠武请他时,就已经知道要他去干什么了。田光跟鞠武应该交情不浅,他一听到鞠武说太子要跟他说事情,干干脆脆回答道“敬奉教”,马上就去了。按照常理,他们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应该经常交流意见,各自都知道对方的想法。

太子并没有说要田光来干什么,然而田光也不绕圈子,直奔主题,说现在体力已经不行了,不能胜任国家大事,自己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此事。司马迁并没有明确记载,是谁明确说出了刺杀秦王的计划,但是从太子丹送田光出门时说的一句话中透露出,是田光明确说出的。太子说道: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丹所报”的就是那两句国际大形势,“秦国和燕国势不两立”。太子哪需要这么神经兮兮地叮嘱,这还用保什么密!除了太子丹自己不清楚外,地球上的人都知道秦国和燕国的关系紧张到什么程度。但是绝守机密的应该是“先生(田光)所言”,也就是刺杀秦王的具体计划。司马迁关于太子和田光的对话记载得很短,他们应该谈了很久,涉及到很多细节问题。

田光是第一个明确说出刺秦计划者,还有一个明证。当田光决定以自杀来发誓严守秘密时,说了这几句话:

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

注意,田光这里重复太子丹那段叮嘱的话里省掉了“丹所报”一句话,只提到了“(田光)所言者”。因为太子丹所作的政治形势分析是路人皆知的,用不着保密,而田光所说的刺秦计划才需要绝对保密。

田光是第一个明确说出刺秦计划者,也是该计划的详细制定者和完善者。非常之事必须非常之人,古今中外大概不会有比刺杀秦王更“非常”的事情了。担当这一大任的人选,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智慧深沉,虑事周密。

    第二、勇气内敛,镇定自若。

    第三、体魄健壮,武功一流。

    第四、壮士激励,义无反顾。

鞠武意识到了前两个的重要性,田光则贡献了后两个。他以自己的死来激励荆轲完成这件大事。秦汉风云,沧海横流,英雄辈出,真正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只有荆轲一个,他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男一号。荆轲爱好读书,智慧深沉,又喜击剑,多年的流浪生涯,练就铁一般的体魄,与秦具有国仇、家仇和私仇,加上挚友田光以死相激,完成刺秦大任非荆轲莫属。我们可以掰着指头数一数,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诸如陈胜、吴广、项羽、刘邦、张良、萧何、韩信、陈平,等等,都不完全具备上述四个条件。

太子丹见田光时,还只能泛泛谈些人人皆知的国家大事,可是自从见了田光后,再跟荆轲谈话时,那说话水平就高多了,有条理得多,俨然成了时事评论家,而且明确提出了西去刺秦的两层目标:上愿是劫持秦王,让他归还六国土地,否则就杀了秦王。太子丹在他师傅那里应该最反映他的本色,没有头脑、使情任性的公子哥儿,大小事情都问师傅,可是他一夜之间却成了雄辩的政治家,这有可能吗?恐怕太子丹也是鹦鹉学舌,从田光的话中学到的,可能也少不了鞠武的指点。

很可惜,田光在刺秦大计中的关键角色没有被后世意识到。他不仅是该计划的具体制定者,也是执行该计划的人才发现者。就好比要盖一幢参天的摩天大楼,田光设计了蓝图,准备好了建筑材料,找好了称职的建筑队,然而自己却没有拿一分钱的提成,默默地走开了。结果,当人们在欣赏摩天大楼的壮美时,早已把田光给忘了。

荆轲在自己的祖国被秦灭掉之后,到韩、赵等诸侯国流浪了多年,最后来到燕国。他天天在燕市上与一帮狗屠混在一起,跟高渐离唱卡啦OK,酒喝高了,哭哭笑笑,给燕市带来了不少欢乐的气氛。荆轲在卫国时,是给卫元君献计献策者,现在这种反常的举动,一般的人会觉得荆轲在自暴自弃,甚至自甘堕落。但是我们不要把问题想简单了,这里边固然有排解报国无门的愤懑,但是更有可能是荆轲要结识当地英雄豪杰的一种方式。荆轲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要结识当地的英雄豪杰,就要把动静闹大,让大家都注意到他。那么燕市是个最理想的地方,人多,消息传得快。荆轲唱的内容是什么,司马迁没有告诉我们,但是肯定不是“妹妹找哥泪花流”那一类的,这从他易水送别时的歌词可以推断出,应该是抒情状志的。荆轲在燕市结识了铁哥们高渐离,他是刺秦计划的第二个执行者。田光先生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庸人”,善待荆轲,田光先生可能是在燕市上发现荆轲这个人才的。

古往今来,人们都认为太子丹对荆轲具有知遇之恩,赡养之恩,这大错特错。要说田光对荆轲有知遇之恩,那还差不多。田光和荆轲之间是平等的好朋友,相互欣赏对方,当时的燕国人都知道这件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