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贝志诚是如何利用朱令的水杯构陷孙维的?

(2013-05-13 09:14:08)

 

 

         水杯是贝志诚、张捷等认定孙维是凶手的最主要证据。好吧,让我们看看这里边的猫腻。

         贝志诚和张捷关于水杯的描写全不一样:

一、发现者不同,贝志诚说是“警察”,张捷则说是“孙维”;

二、时间不一样,贝志诚说五一长假后的57日,张捷说的时间大大晚于这个时间;

三、发现的地点不一样,贝志诚说是孙维的箱子边,张捷则说是床下。

 

        这两种说法肯定有一个是假的(可能都假)。根据说谎语言特征判断,描写同一件事情,谎言的情节往往概略。贝志诚的说法远远比张捷的简单,张捷的说法中涉及到朱令父母、清华派出所、孙维、薛芳瑜老师等。可以推断,贝志诚的说法肯定是假的。

        那么,贝志诚的假由何来?他起码知道床下有孙维的箱子。最合理的推测是,五一长假那次失窃案是贝志诚干的,他们拿走了朱令的一些洗嗽用品,布下疑阵,并把朱令的水杯放在孙维的箱子边,预期长假过后警察来搜查时发现这个杯子,从而怀疑孙维。所以,贝志诚的描写是自己设计的故事。然而,在57日警察的搜索中没有拉孙维的箱子,杯子没从孙维的箱子边滚出来,结果就改变了故事情节。

         朱令的水杯出现在孙维的箱子边,更说明是有人栽赃陷害。试想一下,如果孙维真的是投毒者,她会把作案工具放到自己的箱子边吗?罪犯作案都知道把凶器扔到野外,引开警察的注意力,有谁会大大咧咧放到自家客厅里?古今也有不少这样的案例,为了栽赃陷害别人,作案者常常把凶器放到他要陷害者的家里。朱令案只是多了一个这样的例子而已,并没有太高的智慧,可惜还是蒙蔽了很多人。

         总之,朱令案是个双重邪恶的案件。

 

 

附录:贝志诚和张捷关于朱令水杯的描写

 

         1、贝志诚《现实不是童话》(20121118日)朱令是两次中毒,而清华的铊盐只在研究生班的一个课题组有过使用(不知道当时清华的证明是没调查清楚还是怎么回事),而本科生中只有朱令的一位同宿舍女生在这个课题组实习(本科生的这种实习就是制备实验药品,之后洗器具)。尤其是朱令第二次中毒前由于身体虚弱基本职能在宿舍和教室两点一线活动,吃饭和喝水都靠宿舍同学打来。嫌疑在哪很明显了,但由于保卫科的这个举动一切证据都被破坏得干干净净。就在这五一期间,朱令宿舍的同学声称发生了失窃案,丢的居然主要是朱令所有的洗漱用品。后来警方在五月七日立案,再去搜查拉出嫌疑人的箱子,从边上滚出了朱令的水杯。(这点后来在05年天涯争论的时候嫌疑人的同学金亚的邮件承认了此事)

 

        2、张捷《转载朱令铊中毒真相调查报告之一》(201359日)清华大学派出所当年在收集受害者私人物品时,曾交给朱令亲属一张“朱令个人物品清单”,朱家看到上面缺少一些关键的东西,觉得有点诧异,就去问他们班的任课老师薛芳瑜;薛老师也觉得奇怪,就说去问问;过了一段时间,薛芳瑜老师亲自打电话告诉朱令的家属说:朱令的杯子是不是一个不锈钢的,孙维在床底下给找到了,好象是掉到床底下了。朱令的杯子平时就放在宿舍窗前的桌子上,是不锈钢材质,有一定份量,杯体发沉,且带有一个把手;如果杯子真的不小心被他人碰落,那它自身的重量和把手的阻挡,顶多也就是滚半圈,而无可能一直滚到床底下,这显然是有人有意把它扔进床下的。此外,水杯是朱令天天都要用的物具,水杯的异常丢失不只证明了它有可能是铊毒的载体,还再次证明了最后一次投毒就发生在朱令最后离开学校前的那一两天之内。那么凶手为什么没有把水杯象别的投毒渠道那样偷走呢?在调查中我们得知:由于铊溶于水的特性,很容易被清洗掉,只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就能把痕迹都洗掉,使人无法查到证据。凶手当然知道这一特性,也显然这样做了,但罪犯特有的心虚心理使他(她)仍然有点担心,不太情愿让人发现,于是就在这样一种犹豫不决的矛盾心理下,他(她)把这个最重要的毒物载体藏到了床下,使人们发现它的时间向后拖延。水杯的重新找到,可能有专业人士指点,因为找到水杯并且在水杯中无法查出铊,有利于凶手脱罪,而且把后来发生的盗窃案的目的性给抹杀了,所以这个水杯可能是后来再放回去的。由此可知,凶手投毒的第三渠道是:水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