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苹果公司的两位创始人看“重理轻文”的弊端

(2013-04-25 11:31:52)
标签:

乔布斯

人文

理工

创造性

重理轻文

分类: 教育、科技和创新


 

          重理轻文现象一直存在,但是最近走向了极端,争论趋于白热化,有两件事为证:一是柴静采访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陆步轩,他坚决反对女儿将来学文科,认为文科没用。二是一位实名认证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太蔟”最近发文,甚至提出“文科贻害社会”。

         其实,一个国家没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大师,也不可能出科学技术方面的大师。文科和理工科是相辅相成的,在深层上是相通的。国人对这个领域的偏见,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也制约着国家高端人才的培养。下面以苹果公司的两位创业者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苹果公司的创业是文科和理工结合的范例。两个创始人中,乔布斯是典型的文科生,沃兹则是典型的工科生。一次乔布斯与斯卡利散步于纽约的中心公园,斯卡利说如果他不从事商业将是一名画家,乔布斯则称自己如果改行他将是一位诗人。乔布斯身上的确散发着诗人的气质,他把自己看做艺术家,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在产品设计中纵容自己的艺术家的情怀。

         苹果公司创办初期曾经发生过严重的“文理之争”。苹果的第一款举世闻名的产品是沃兹发明的Apple II个人电脑,它被列为人类最伟大的100个发明之一。正是因为这款产品的成功,使得乔布斯有能力把工厂从自己家的车库搬出来,建立一个真正的实体公司。由此,两位20多岁的年轻人变成了亿万富翁。

         按照最初的合同,乔布斯和沃兹各拥有公司的1/3股份。然而,沃兹的父亲认为这不公平,一天把乔布斯叫到家里来,当面告诉乔布斯:产品是自己儿子发明出来的,沃兹应该拥有绝大部分的利润。乔布斯则放声大哭,说道:“如果你们不公平,可以拿走全部的利润,我一分钱不要了。”最后,沃兹则劝说父亲妥协了,还是按照原来的合约分配。

         沃兹后来回忆说,他当初设计Apple II时,纯粹是出于好玩,只打算把它免费送给别人生产。沃兹坦诚,如果没有乔布斯,他的这些发明很可能就是自家工具房里的一个玩具,不可能成立一个公司,更不可能有后来的发展。实际上,沃兹在发明这款电脑后,再没有任何其他大的发明,公司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现在的发展,主要靠乔布斯的领导策划。

 

         大家都在谈创新,也都在尝试创新,然而苹果的创新却与众不同。乔布斯如是评论:

 

         苹果之所以能与人们产生共鸣,是因为我们创新中深藏着一种人文精神。我们认为伟大的艺术和伟大的工程师是相似的,他们都有自我表达的欲望。事实上最早做Mac的最优秀的人里,有些人同时也是诗人和音乐家。

 

        乔布斯经久不衰的创造力就是来自他在科技和人文这两个领域的知识和兴趣。他30岁的时候曾担心,一个人会陷入自己的思维凹槽而不能自拔,从而失去创造力。然而乔布斯40岁再次入主苹果以后,其创造力似乎才被开发出来,做出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发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长期以来,他始终坚持人文和科技两条腿走路。他热爱音乐、绘画和电影,同时也痴迷电子设计。数码科技的本质就是把人们对创意艺术的欣赏与伟大的工程技术结合起来。正是因为他坚持“人文”和“科技”两条腿走路,所以才总能先人一步,设计出改变世界的产品。

          20101月的iPad发布会上,乔布斯用最后一张幻灯片展示了两条街道的交汇口,那里竖着一个标志着“科技”与“人文”的路牌,说明苹果公司能够走到今天靠的就是这两个领域的汇合。乔布斯阐释了这是他人生的一个理念,它在iPad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说道:“苹果之所以能够创造出iPad这样的产品,是因为我们一直努力融合科技和人文艺术。”在这里,艺术创意与科技发明热烈拥抱。

 

         2005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乔布斯讲了三个故事,其中之一就是他读大学时学的一门课,就是“英语书法”,这对他后来从事IT设计发明产生了影响。他据此设计了各种优美的字体,改变了个人电脑的观感,促进了电脑行业的发展。我们今天每个人都还受益于他的这一发明。

          大家都知道,支配乔布斯发明创造的原动力就是他的“扭曲现实力场”,据此他提出许多在当时科学技术水准看来不可能的概念设计,由此促使苹果公司发明出一个又一个让世界惊艳的新产品,改变了世界,影响了每一个人的生活。然而,这个“力场”就是来自于他的人文艺术修养。

         中国培养出的学生,创造力普遍不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文理分得太清,使得文科生显得无用,理科生死板无创意。与此相关的一种现象就是,文科生常觉自卑,理科生莫名其妙自大。此外,大学生学习的目的过于功利,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蜂拥去学那些好找工作、容易赚钱的行业,也是中国难以出大师的原因之一。

         正确认识人文和理工的关系,攸关个人才能的发挥和高等教育的未来,不可小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