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囧》去年创下了票房纪录。这个“囧”是怎么来的?它揭示了汉语的什么特点?怎么了解网络时代汉语的走向?
现在网络上出现一个非常流行的一个字——“冏”,又写作“囧”,表示错愕、犯傻、窘迫等。咱们先看网络的一段描写:
有人研究它如何拼写;有人把它称之为“21世纪最牛的一个字”;在百度的帖吧里出现了一个“囧吧”,跟帖有10600多个;众多的人用这个字开设了博客;甚至,有人用它开始做生意开了一家奶茶店;比如还有一个关于“囧”的专门网站。为什么这样一个90%的中国人不知道如何读的生僻字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疯狂一:“囧视频”点击过百万。“近日地球上出现一些很费解的人群。有些人称他们为壮士,但更多的人称他们为‘骚扰者’或者‘失败者’,或者叫做‘超囧英雄’,‘囧’是他们的宿命……”这是在一个叫做“一日一囧”的视频短片中的一个开头语。所谓的“一日一囧”就是一天一个短片,有“穿大裤衩的女人”、“采水果的小朋友”、“上课不许说话”等,每一个短片基本是漫画的形式,而这些漫画中无处不显示出“囧”字演变出来的各种心态,这些视频短片的总点击量远远超过百万。
疯狂二:囧论坛热线网络。目前,网络上可以点开的“囧论坛”有500个以上。“囧”这种难以把握的东西,在虚拟的网络中成了聚合性的力量,成为区分网友类别的依据。
2008年4月18号,囧论坛发布了新的奖惩制度,在这个奖惩制度中,“囧”成了量度单位。他们进行“囧值”的评定,0~100分为小囧;100~500分为囧民;500~2000分为队囧;2000~5000分为团囧;5000~1万为牌囧;1万分以上为湿囧。
90后网友的独特标志? 第一次接触“囧”,是一个朋友通过QQ上发来,这位朋友很神秘地告知这是个汉字。百度之后,竟然发现有1200万条信息。“不认识,只能说明你老了。”朋友很得意地说,这个字,只要会上网的90后多半都认识。这个字似乎已经成了90后网友的一种标志,在网络中,“囧”这个字是可以用来判断、分清“敌我”的。在网络文化中,囧的内小“八”字视为眉眼,“口”视为嘴。它的内涵就是:作为头,表达沉重的思想;作为脸,表达浪漫与激情;也常常表示郁闷的表情。
有人这样形容囧的魅力:囧是一种态度,囧是一种哲学;囧是平凡的,但是囧然一看,却又包含着万般语言;囧是神奇的,囧中有着对世界的探索;囧,就是囧,用其他的语言无法表达囧的万分之一。
其实,“冏”这个字的本来用法跟上面不搭界,念jiǒng,是个象形字,原来写作“囧”,象一堵墙上的窗口,从窗户透过光来,表示“光”或者“光明”。现在这个“最牛”的意思与它原来的意思并没有任何关系,而是跟它的字形有关系。它本来是一个象形字,因为它的字形又使得它产生了现在这个新义。你看,外边的方框像人的脸盘,到竖着八字眉,张大嘴巴,活像一个很窘迫很错愕时候的表情。
这里涉及到两次创造性思维:第一次,把从窗户射进来的光,用象形字把它表示出来,代表“光明”。第二次,因为这个字的形体象形人的一种表情,就用它来表示相应的心理状况。第一次象形是从现实到语言,第二次象形则是从语言到现实,走了一个循环。
由字形获得新义的用法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就是“呆”。“呆”是“保”的原来写法,也念如“保”,也是个象形字,像树上结着一个果子,原来是表示“抚养”、“养育”,比如“上之于下,如呆赤子(《荀子•王霸》”,就是说统治者对于老百姓,就像养育小孩那样。后来又引申出了“保护”、“保卫”的意思。
然而,元明以后“呆”出现了各种新用法,而且发音也变了,读成dai55。第一个用法是表示“傻,头脑迟钝”,例如“崇申生饮鸩而亡则是呆(元杂剧《范张鸡黍》)。第二个用法是“发愣,表情死板”,例如“惊得呆了半晌(《水浒传》三十九回)”。
你细看“呆”的字形,就像一个木桩子一样,站在那里,张大嘴巴。不就像一个智障人那样子,眼睛痴呆,张着嘴巴,流着哈喇子,一个在哪里(一个人在那里)发愣。所以很自然地联系到“傻”、“发愣”的意思。接着又引申出“停留”的意思,比如“你在这里呆着,别乱跑”,“呆一会儿再走”。本来这个意思是写作“待”的,结果现代汉语中表示等待有两个写法,后来居上,反客为主,“呆会儿”比“待会儿”更加普遍。
这是汉语词语发展的特殊现象,是由汉字的造字系统决定的。还有很多词语也与汉字的形体有关,比如“十字路口”、“丁字路”、“风字脸”等。拼音文字是不可能有这种现象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