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李开复《给未来的你》
一个人可以“浮躁”,但不可以“浮夸”。两者虽都是“脱离现实”,但是“浮躁”是用自己的“脚”,一个人能“跳”多高就让他“跳”多高,顶多也就是个“世界跳高冠军”罢了;可是“浮夸”则是靠自己的“嘴”,那“浮”起来就没边没样了,可能就像马季相声所说的,上嘴唇顶着天,下嘴唇挨着地,不要脸啦!
我观察了中国的大学生,包括在美国留学的学生,也包括几代移民的华裔子弟,发现他们跟西方学生的重大差别之一是,太踏实,太老实,缺乏“浮躁精神”。农耕文明孕育出来的儒家文化,教育的一大值得反思之处就是过分强调打基础,做准备,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冒进”、“冒险”的精神,而这正是一个年轻人创业的必备素质。然而在儒家价值观中,常把这些视为“浮躁”,这两个就像唐僧嘴里的紧箍咒一样,把那些本来可以腾云驾雾的孙悟空弄得满地打滚。很多本来可以上天入地的中国人,就是让这两个子闹得一辈子趴在地上。
然而,让我意外的是,有美国教育背景的“创新工业CEO”李开复却还秉持着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观点来教育年轻学子。下面这段话摘自他2011年9月18日《给未来的你——李开复在2011级大学新生学习规划讲座上的演讲》。
脚踏实地,避免成为浮躁、贪婪的人
想创业的同学,一定不要太浮躁。一毕业就创业,失败的概率太大了。就算你有实习经验,你也不会深入了解财务、法务、运作、市场、技术、产品、用户……你不可能这么快成为全才。给自己至少几年时间,再去创业。最好的培训学习方法是加入一家创业公司,逐步累计自己的实力、人脉。当你觉得自己积累够了的时候,再开始创业。
李开复所提倡的与西方的创业精神正好相反。要知道,人生永远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因为机会可能就在你准备的过程中来到,你不抓住,它就溜掉了。
斯坦福大学有一个常年的“创业讲座”系列讲座,邀请各行各业的成功创业人士来讲座,每星期一次。在去年访学期间,我几乎一次没落,因为讲座之后都有丰盛的美味佳肴。有两个讲座,我想在这里提一下。
一个企业家讲座的主题是《要尽早失败,要尽快失败》,他的理由是,每一个企业家,不管你多能耐,不管你什么时候开始创业,必然会遇到很多失败。那么让失败来得越早越快,对自己的成功就越有利。怕失败,是一种缺乏创业精神的表现。
另一位来讲座的是MIT毕业的企业家,他介绍自己大学时期就创办了3家公司,这为他后来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个国家能不能给大学生提供创业的机会,决定这个国家企业的创业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我86年到华中科技大学读书的时候,全校只有一个计算机房,里边是清一色的苹果电脑,全校的师生都要到那里上机,每小时收费1元,这可是天价呀!那时候我一月的生活费才40几元。按照时间推算,乔布斯那个时候只有28岁。大家对此不知做何感想?乔布斯的第一批电脑是在他爸爸的停车间里、厨房里组装的,手头只有几百块钱可周转,卖了电脑再买零件来组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乔布斯25岁的时候就是2.5亿美元的富翁,如果这是一种“贪婪”,社会应鼓励我们的年轻人都去“贪婪”!
一天,我跟几个朋友在斯坦福大学附近的Palo
Alto镇上散步,路过一栋不起眼的民房,前面竖着一个陈旧的木牌,上面介绍“惠普”公司的两位创业者戴维·帕卡德和威廉·休利特就是在栋房子的车房里开始生产他们的第一件产品。那时这两位年轻人只有二十几岁,斯坦福大学刚刚毕业,他们本来想到波士顿那边一家大公司工作,他们的一位教授给他们钱,鼓励他们自己创业。硅谷就是从这两位年轻人开始创立的,现在是世界IT行业的心脏。
李开复的见识是千千万万中国家长和老师的见识,与斯坦福大学那位教授的见识大相径庭,也与现代企业的创新精神迥异。这就是中国没有真正创业家的原因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