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易中天要袒护韩寒?
(2012-02-24 22:22:02)
标签:
易中天袒护韩寒社会心理文化 |
为什么易中天要袒护韩寒?
石毓智
一、中国尚没有建立其学术文化产品的规范。特别在今天诚信普遍缺失的社会里,造假现象无处不在,大家对造假的容忍度也随之变高。不少人甚至认为,能造假获利是一种有智慧的表现。
二、在中国人的逻辑里,情义永远大于是非。如果一个人与造假者曾经是好友,或者认同、吹嘘过造假者的才华,或者与造假者具有某种利益上的共享,这样他们之间形成一辱俱辱一荣俱荣的关系。
三、兔死狐悲的情结。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看到同行今日遭此“厄运”,很担心这种“较真”的风气蔓延,说不定哪天自己会被无辜伤及,虽然自己也没做什么亏心事。
四、中国人不喜欢锋芒毕露、过于较真者。老谚语不是教导我们:“水至清则无鱼。”难得糊涂,得饶人是且饶人,这是社会大众所提倡的。
五、孔乙己的“窃书不算偷”的社会心理。社会上一个人贪污了几百万要判重刑,贪污几千万、上亿,则要判无期、甚至枪毙。但是在科学文化领域里,有人靠造假来糊弄骗取上亿的钱财,比如上海交大的学术造假事件,也没有听说当事人谁被判刑的,顶多是开除公职。
六、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看到一件事弄得人家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所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一种立德、仗义的事。反怪揭露造假者多事、不够厚道。
七、以权威作论据的大众思维。易中天写这种文章,不论是出自杂志社的约稿,还是韩家的请求,或者自己的决定,都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易中天的话可以定乾坤,判是非。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逻辑论证中的错误。我当时揭露那个美国华裔教授时,他们就搬出台湾中央研究院的两位院士在网上发帖子,语调和语气跟今天易中天的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