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应wanglifeng等的批评:怎么理解“有教无类” 石毓智

(2010-12-04 23:05:26)
标签:

杂谈

    1有教无类。这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十五》,子曰:有教无类。他故意曲解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说孔子压抑学生的个性,想把学生都培养成一个模子的人。这是缺乏基本的常识!
钱穆先生《论语新解》对这句话的解释说:人有差别,如贵贱、贫富、智愚、善恶之类。惟就教育言,则当因地因材,掖而进之,感而化之,作而成之,不复有类。孔门富如冉有、子贡,贫如颜渊、原思,孟懿子为鲁之贵族,子路为卞之野人,曾参之鲁,高柴之愚,皆为高第弟子。(423页三联出版社)。传统儒学对有教无类的理解基本都是这个意思。而且孔子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不仅仅孔子,传统的儒家都有这样的教育思想。道不远人也有这样意思。朱子的学生中有吃不上饭的,有朝廷的大官;王阳明后学中有六部的尚书,也有砍柴的樵夫。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精神。这不仅仅是个理论,中国古代的私塾、义学都是有这样的精神的。
     孔子因材施教,这是儒学对世界教育学最早的贡献,他怎么这个常识也不懂呢?孔子因学生的性情、气质而成就之,孔门四科: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怎么试无视学生的个性呢?

          石案:“缺乏”是“没有”的意思。然而我在讲座和书中都给出了流行的看法,然后才提出我个人的看法,并从语言学的原理和先秦汉语的有关用法,证明“有教无类”的真实含义。你要反驳,第一、证明我所依据的语言学原理是错误的;第二、我所给的先秦用例是不对的。大概是因为你抱“气”而来,根本就没听清别人在讲什么。

         你所给的资料,没有一条是直接针对“有教无类”的语言形式的意思的,都是一种猜测。这是几千年来学术不进步的原因之一。

         “常识”并不等于真理。太阳围绕着地球转,这可是几千年来多少人认为的“常识”,就对了吗?

         孔门四科,是孔子分的吗?分类的标准是个性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