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不学诗无以言说起原创作品

(2023-03-26 09:20:44)
标签:

文化

分类: 历史教学

原创作品:

从不学诗无以言说起

百度一下,有人答案是: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指的是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出自《论语·尧曰篇第二十》第三章,原文: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在这里,语焉不详。《诗经》既是我国古代最早一部诗歌总集,又是孔子用来传授现代史知识的好教材。这是因为六经皆史。《诗经》300多首,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周朝政治、经济、文化、家庭、婚姻诸方面。所以,学习这些诗,就等于学习了周朝当代史。“以吏为师”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个特色。官吏不仅是尧舜禹之道的贯彻执行者,而且还是尧舜禹之道的宣传和传播者。孔子对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就在这里,要他通过学诗来考察周朝,做到心中有数。

所以,孔子创办私学,以六经为教材,传承尧舜禹之道,《诗经》是其中一门功课,恰恰是证明了孔子对当代史教育的高度重视。这个道理很清楚,一个人要是连本朝历史一团漆黑,一问三不知,那他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孔子教学,学制短,仅仅三年,学生就可以结业,去社会工作,领取实物工资谷。所以,孔子的学校,相当于大学速成班。学制短,教材精,仅仅是六门功课,学习了以后,就可以信任社会工作,称得上是多快好省培养人才的好方法。

例如,《常棣》开门见山指出:“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在今天世界上,没人能比兄弟亲。说得多好啊!

为什么?它接着举例说明:“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生老病死最可怕,只有兄弟最关心;聚土成坟在荒原,只有兄弟来相寻。这是很现实的事,2500多年以后的今天,还是这样。

它又指出:“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兄弟在家虽然有时会争吵,但是外侮面前定能团结对敌;虽然也有好朋友,却迟迟不肯出手帮忙。这也很现实,因为人家出手也要考虑自己的利益。

《常棣》是这样,对人民群众进行兄弟观念教育;其它也是那样,从别的方面进行各种各样的思想教育。孔子时代,造纸术和印刷术都没有发明,文化传播依靠木片、竹片,较落后。面对那时礼崩乐坏,社会大动乱,孔子急中生智,把那时各地流行歌词拿来作为当代史教材,不能不说是一项创造发明。这样做,一举多得,既可以学习历史,又可以学习文学创作,还可以宣传文史不分家原则等,更重要的是传承了尧舜禹之道。

孔子不仅把《诗经》作为传承尧舜禹之道当代史教材,而且还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例如据《论语》的《颜渊》篇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在这里,孔子的话称得上是入木三分,指出了齐国必须吸取的历史教训。在历史上,齐桓公曾经一度称霸诸侯,但是管仲死后,他的霸业却因身边臣不臣、子不子这一可悲局面的出现而断送了,并给本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史记》说:“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齐太公世家》)这真是骇人听闻!所以,在孔子看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齐国必须吸取的历史教训。齐景公听了,马上称赞他总结得好:“ 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这就是说,家庭是社会细胞,子子即兄弟之情至关重要。兄弟一旦鬼迷心窍,被拜金主义缠住,那就会做出许多大逆不道的事来,所以,就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大多数人健康成长。《诗经》里有《常棣》篇,人们一边唱歌跳舞,一边宣传尧舜禹之道,即寓教于乐。从中可以看出,和《常棣》诗主题思想相比,兄弟深情教育绝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件直接关系国家盛衰兴亡的大事情。特别是帝王将相家庭,一旦兄弟无情,往往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多灾多难。

但是,有了正确思想路线传承,却可以尽量减少负面影响。齐国就是这样,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这是齐桓公政治丑闻,说明他教子无方,父不父,子不子,成为了反面教员。但是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却是上了生动的一课。争权夺利是鬼迷心窍的具体表现,而且不得人心,被人瞧不起。正因为这样,所以,在大多数人传承尧舜禹之道的情况下,局部地方发生的动乱容易平息。而且以后中国2500多年的历史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凡此种种说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孔子距离今天2500多年。尧舜禹之道,到了孔夫子时还在传,历史意义十分重大;孔子时代要是出现断裂,尧舜禹之道后继无人,那么,今天中国历史肯定是另外一样的。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孔子被后人异化,虽然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传承孔子事业的却大有人在。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这样。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北大村三组林劲松

2023-3-23下午四点半初稿。

手机号码1537598937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