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骨折迟延愈合、不愈合的原因

(2010-07-17 10:43:30)
标签:

保健

骨折愈合

应力

骨痂

新骨

健康

分类: 骨创伤医学知识

骨折迟延愈合、不愈合的原因

 

骨折迟延愈合、不愈合的原因很多,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所致,但大部分原因均是来源于骨折的诊疗失误即医源性因素。骨折迟延愈合、不愈合的原因大致相同,大多数因素的程度不同,其后果也各不相同,有的只产生迟延愈合,有的则形成骨折不愈合。
    (一)全身性因素
    全身性因素对骨折愈合影响较小,但仍需重视,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老年成骨细胞功能下降、骨质软化症、维生素C缺乏、长期营养不良等,均可降低骨与胶原纤维的形成;维生素D不足可使新骨矿化降低,均可影响骨折的愈合。
    (二)药物性因素
    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可直接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对骨代谢形成间接影响,使新骨形成减少而骨吸收增强,严重影响骨折的愈合速度;长期使用抗凝及抗风湿类药物,也可使骨折愈合减慢。
    (三)局部因素
    骨折的局部因素是造成骨折迟延愈合、不愈合的主要原因。
    1.血运障碍
    骨的愈合、修复和重建均依赖于骨折局部的血运,一切影响血液供应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骨折愈合过程。严重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开复位等,由于骨折周围软组织与血管损伤,骨折端血液供应较差,骨折迟延愈合、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此外,不同部位骨本身的血供不同,有的只有单一的血管,如腕舟骨、股骨颈等部位骨折,局部血供差,易于发生骨折迟延愈合、不愈合。
    2.骨折端间的不良应力
    骨折断端间的纵向压应力是有利于骨折稳定和骨折愈合的正常应力,而使骨折发生再移位趋势的应力则是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应力,如肌肉收缩、肢体重力作用等对骨折端之间造成的应力,尤其是剪切应力和旋转应力均可产生骨折端的不利活动,严重干扰骨折的正常愈合过程;此外,不合理的固定方法如坚强固定等形成对骨折端的应力遮挡效应,使骨折端间不能受到正常的生理性应力刺激,同样也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形成骨折的迟延愈合、不愈合。
    3.骨折端间存在间隙
    是造成骨折迟延愈合、不愈合的另一重要原因。如过度牵引、肌肉收缩、开放性粉碎骨折清除过多碎骨片等原因造成骨折端分离、骨折间隙加大,有文献报道,若骨折端间距为0.5cm,骨折愈合时间可长达1年,而骨折端间距为1cm时,骨折愈合须2年。此外,骨折端对位不好,有时存在间隙或间隙中有软组织嵌夹,同样也会形成骨折迟延愈合、不愈合。
    4.感染
    开放性骨折或骨折手术后可形成骨感染,发生率约5%~17%和1.2%~3.8%。感染后骨折端的坏死、吸收增加,形成一定程度的骨缺损,同时延长了局部充血时间,血管再生和重建血运的爬行替代过程延长,骨痂的形成和转化过程也随之受到干扰,首先造成骨折迟延愈合;如在此过程中在加上折端间的应力干扰,或感染严重,骨折的愈合过程可能停止,导致骨折不愈合。
    5.人为的干扰因素
    除骨折本身的条件不良外,由于治疗措施上的错误,也同样可以造成或加重局部血运障碍、骨折端接触不良、增加骨折端承受的不良应力、局部发生感染,这些因素同样会引起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
    (1)粗暴或反复多次的手法整复:增加骨折局部的创伤机会和损伤程度,使骨折的稳定性降低,进一步破坏骨折局部血运,使已经形成的肉芽组织或新生骨痂重新损伤和断裂,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骨折愈合时间。
    (2)固定不合理:骨折固定的目的,不仅是要维持骨折端间的良好接触,而且还要消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不良应力,一切不合理的固定,不能制止骨折端这种不利的活动和不良应力,如固定范围不足、固定位置不正确、固定时间不当及固定物的选择错误等因素,均在不同的阶段增加骨折端的应力干扰,或导致骨折端间的接触不良,是造成骨折迟延愈合、不愈合的重要原因。
    ①外固定因素:外固定物长度过短,或固定范围不足,使固定力臂过短,或外固定物质量欠佳,石膏、夹板及支具发生断裂或松散,导致骨折端不能良好固定,骨折端间发生不良应力刺激。
    ②内固定因素:钢板短小,长度不足骨折端直径的5倍,固定力臂不足;螺丝钉长度不够,未能穿透对侧骨皮质;髓内针过细或过短,对髓腔把持长度、把持力不足,不能控制骨折端间的不良应力;加用钢丝捆扎固定,折端吸收易产生滑动而使固定松动;内固定物质量欠佳、不配套或重复使用,其机械强度不足或产生电解腐蚀现象,导致内固定物的疲劳性断裂和固定脱落,使固定失败。
    ③固定时间不当:内固定物取出过早或外固定时间不足,骨折端骨痂强度不够,甚至不能承受非负重性的肢体活动,可出现再骨折;内固定后辅助外固定时间过短,单纯内固定难以保证骨折端间的稳定性,骨折端间出现不良应力和异常活动;外固定时间过长,肢体不便于活动和锻炼,患肢发生废用性骨质疏松,新骨生成减慢;内固定时间过长,有的容易产生应力遮挡效应,使骨折端骨质疏松,甚至骨质吸收,影响骨折愈合。
    (3)手术操作的干扰:不必要的或粗暴的切开复位内固定,造成骨膜的广泛剥离,严重影响了骨膜及骨折端的血运,同时也存在骨感染的危险;复位不满意,骨折端接触不良,如分离移位、软组织嵌入等因素,妨碍骨折断面的接触;在开放性粉碎骨折中,清创时过多的去除碎骨片,可形成骨缺损,导致骨折迟延愈合、不愈合。
    (4)不正确的功能锻炼:违反功能锻炼指导原则的活动,如过早的、剧烈的功能锻炼,或锻炼方式错误,使骨折端间产生剪切、旋转等不良应力,影响骨折的正常愈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