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共有7块,由一个椎体、一个椎弓及七个突起(一个棘突、一对横突、两对关节突)所构成。上连颅骨,下接第1胸椎,周围为颈部肌、血管、神经和皮肤等组织包绕。从侧方观察,颈椎排列呈前凸弧度。虽然颈椎在脊椎椎骨中体积最小,但它的活动度和活动频率最大,而且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复杂,所以容易引起劳损和外伤,导致颈椎病各个颈椎又有其相应的特点,特别是第一和第二颈椎。现分述如下:
http://t1.gstatic.cn/images?q=tbn:FWydY3WDZ0GbzM:
(寰椎上面观)
http://t1.gstatic.cn/images?q=tbn:k9HZiuyNk9Y0AM:
(寰椎下面观)
http://t1.gstatic.cn/images?q=tbn:FWydY3WDZ0GbzM: (枢椎上面观)
http://t1.gstatic.cn/images?q=tbn:k9HZiuyNk9Y0AM:
(枢椎下面光)
http://t2.gstatic.cn/images?q=tbn:AHMCdeGMk0dxzM:
(寰枢关节)
第一颈椎又名衰推,其形态与其他颈椎相比虽有共同的结构,例如都有横突及横突孔,各有两个上、下关节突以及一个较大的椎孔,但最大的差别是没有椎体,没有棘突。椎孔则由前、后两弓围成。后弓有切迹(椎动脉沟---椎动脉走行于此入脑)寰椎于6岁达到骨性融合。上与枕骨构成关节,前弓与齿突构成关节。骨折易发生C1-jefferson骨折:前后弓骨折或C1-侧块骨折。如为稳定性骨折可用颈托或Halo环固定3-4周,不稳定性骨折:Halo制动3个月和/或融合。
第二颈椎又名枢椎,其基本形态与其它颈椎相似,但其外形特点是椎体向上伸出一个齿突。齿突是一个指状突起,从其与椎体交界处至顶端,长度平均为15.3cm。齿突具有独特的学运分布:增加了齿突骨折后的不愈合。C2-齿突骨折分为三型:1、2、3.1型指齿突尖骨折。2型指齿突颈或基底部骨折。3型指骨折线延伸枢椎椎体。{2型齿突骨折的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牵引会加重病情)。
发生在寰椎、枢椎之间的疾病为寰枢关节半脱位。http://t2.gstatic.cn/images?q=tbn:AHMCdeGMk0dxzM:齿状突与寰椎关节之间平均距离为3mm.两侧间隙不对称称为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要拍摄寰枢关节张口位X光片。治疗:牵引配合手法复位。(禁忌手法过重而引起齿状突骨折)
第三至第七颈椎的结构特点:
1)椎体:一般较小,呈横椭圆形,上面的左右径约为2.41cm,下面约为2.28cm,均大于前后径。椎体中部略细,上、下两端膨大,高约1.47cm,上面在左右径上凹陷,下面在前后径上凹陷。上、下椎体之间形成了马鞍状的对合,以便保持颈部脊柱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椎体上面的后缘两侧有向上的脊状突起称为钩突,它们与上位椎体下面的后缘两侧呈斜坡形对应部分相对合,形成所谓钩椎关节,即Luschka关节。颈椎4~6水平的Luschka关节是骨赘的好发部位。
2)椎弓:椎弓向前与推体相连处较细,称为椎弓根。上、下椎弓根之间合成椎间孔。椎间孔的前内侧壁为椎间盘,上下为椎弓根,后外侧壁为关节突关节及其关节囊,脊神经也在此合成并由此孔穿出。神经根的营养动脉也经此孔进入椎管。椎弓根向后是板状部分称为椎板,上下椎板之间有黄韧带连接。
3)突起:棘突位于椎弓的正中,呈前后位,突向后下方,棘突的末端一般都是分叉的,而第七颈椎分叉率只有4%。横突呈额状位突向外方,略短而宽,上面有一深沟称为脊神经沟,有脊神经通过。横突的末端分裂成前、后两个结节,围成横突孔。关节突呈短柱状,位于横突之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称为峡部,颈椎关节突的排列便利前屈和后伸运动;关节面平滑,呈卵圆形,覆有关节软骨,关节面朝向下前方,可以在下一个颈椎的上关节突上向前滑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