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釉内气泡 (一)
标签:
杂谈 |
宋代,是我国瓷业大发展时代。最为著名的有:汝、官、钧、哥、定。它们交相辉映、相互作用。共同编制出宋代瓷业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
汝窑以其典雅、端庄的造型,清纯、朴实的釉色、滋润、细腻的釉质,以及流畅、舒展的开片,独步宋代瓷林。
由于汝窑为宋代宫廷烧造皇家御用瓷器。因此,其风格尽显皇家气度。这些已经被众多的古瓷爱好者所认识、所折服。
透过这些现象。人们是否还注意到汝窑的釉下风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汝窑气泡。
汝窑气泡状况,是鉴赏汝窑的一个重要因素。古人以“寥如星晨”来解释汝窑釉下气泡。也就是这聊聊几笔,似乎就是古人留给我们后人定论或鉴定汝窑气泡的唯一方法。
但事实是否就是如此呢?笔者觉得有其商榷之处。笔者通过十几年的收藏、学习,对宋代汝窑形制、釉色、纹片,以及汝窑釉下气泡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笔者认为,如果仅以“寥如星晨”作为鉴赏汝窑气泡的标准,似乎证据还不充分。
随着汝窑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宋代汝窑文化特征,已经被广大收藏爱好者所接受,并深入人心。
但是,人们所期待从出土汝窑的标本中,寻找对于汝窑釉下气泡有一个符合逻辑,且又实事求是的答案,但始终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即便是专家们,也没有对汝窑气泡作出专门的解释。
即便如此,很多学人还是投入了极大的收藏热情。并依据文献资料与收藏品中的特征进行比对,并从中去探寻识别汝窑的路径。其中就包括汝窑气泡的探究。
而笔者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怀着对宋代汝窑文化无比的崇敬的心情,投身于研究汝窑的认识之中。
而对于古人“寥如星晨”一说。笔者根据自己收藏品,依靠科学手段,在显微镜的作用下,探究汝窑气泡的分布状况。从收藏的汝窑标本中,笔者所见到的汝窑气泡状况与“寥如星晨”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众多的反馈信息也与笔者所侦查到的汝窑气泡的状况基本一致。这就说明古人所谓的“寥如星晨”一说,还真存在许多不明之处。甚至于文献资料也没有这方面的佐证,这就说明文献资料的不足。
而文献资料的不足,限制了人们对于鉴赏汝窑的认知程度。而出土汝窑的发现,出土汝窑的发掘,填补了史书记载的不足。从汝窑发掘出的器物中,显示出汝窑文化的丰富内涵。而这些内容的再现,填补了史料记载的缺陷,这应该是一种明显的思想进步。
从出土汝窑标本中,从笔者所收集的汝窑标本中,其所显示的内容,不只是“寥如星晨”这么简单的问题。
在显微镜下,通过光的折射作用,所观察到的汝窑釉下气泡,呈现出与古人所记载的现象,不完全相同的状况。虽然,有些器物似乎有那么一些“寥如星晨”的感觉。但仅占少数。绝大部分气泡所呈现的是密密麻麻、此起彼伏、错落有致,犹如唾沫状,人们以若聚沫攒珠状来形容气泡的状况。
因此,我们就不能仅以“寥如星晨”,作为鉴赏汝窑的唯一的标准。这些事实说明,无论是出土汝窑,还是笔者所收藏的汝窑标本,其釉下气泡,并不全是古人所认为的“廖如星成”状。这就说明,认识汝窑气泡其中的学问大着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