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bmiddle/63ad12d9td3647c3a6d74&690--- 心仪《石门铭》" />
《石门铭》笔意:地平山更远 风正鸟能高
心仪《石门铭》
文|板山农夫
对于魏碑,从心里往外的透着喜欢,尤其是《石门铭》。
初入书道,以楷为基,按照传统的方法学着传统,虽收益无多,却也心安理得,理由倒也简单,心底无功利。入唐楷数年无有所得,转入魏碑却有微获。于面目工稳端庄的《张玄墓志》、《张猛龙》、《郑文公》用功尤勤,却也陷入呆板泥潭。后有高人指教入魏碑走古朴欹侧一路,果然一写即合,甚得欢心。早年为一本《汝南王墓志铭》辗转数年而得,今日一想仅成了有趣的故事。又过些年,得一册《石门铭》碑拓置于案头,朝写暮临,心摹手追,爱不释手,钟爱有加。研习数通,虽有获益,却也未能书就一帧‘石门’意味的作品而转入他途,去尊意二王,于是,不得不将“羊祉石门”闲置一旁。
这一放就是十年......
常常地想,如果将《石门铭》一直写到今日而不间断,会是什么样子?
可惜没有如果,只有现实。也不知道这算不算走了弯路?
素日常有翻腾书橱的‘陋习’,经常将书橱的字帖翻上挪下,毫无意识。一日,又见《石门铭》,捧手闲翻,相视而欢,心生感悟,遂重置于案头,日日提笔临来,收益良丰,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http://s4/mw690/63ad12d9td364910ff523&690--- 心仪《石门铭》" TITLE="临帖系列之七 --- 心仪《石门铭》" /> 释文:绝岸崩崖秦月汗风凝夕露
铭经鉴典龙门石阁发幽思
百多年前,清代康有为老夫子,对魏碑推崇有加,尤对《石门铭》情有独尊,自成一体的‘康南海书体’多有出自《石门铭》风范。尤以名世的《广艺舟双楫》里,十多次为《石门铭》提笔叫好。“飞逸奇恣,分行疏宕,翩翩欲仙”的评价更是称道绝世。
近代大儒于右任,书法当仁不让,魏碑书体堪称一代大师。有杂忆诗云为证:
“朝写石门铭,
暮写二十品。
辛苦集为联,
夜夜泪湿枕。”
字里行间浸透着先生对“石门”的钟爱。
书坛翘楚赵雁君先生,早年研习《石门铭》,深得“石门”三味。十年前刊于《书法报》的联语:“已临吴道子,不数李将军”,一笔一划,至今仍铭刻于脑际,犹新于耳目。今斗胆摹忆涂鸦,展于同好,以示珍爱。
http://s4/mw690/63ad12d9td36497c1f4a3&690--- 心仪《石门铭》" TITLE="临帖系列之七 --- 心仪《石门铭》" />
背临赵先生联:已临吴道子
不数李将军
昔日所好,今又重温,页前码后,斟行酌字,细加品味,不苟一丝。初临时感性,再临便有了理性,感性临的是形,理性便可得其神,欲得其神,必得其形,形尚未得,何得其神?形已既立,神已存焉!
其实,临帖和做事是相通的,有些事总是要放一放,收一收,经过岁月的蹉跎,当心静神宁,心手双畅,再去审视他,才懂得往昔的认知是如此的浅显与偏差,细细地去咀嚼它的内含,才知道,好多事必须经过时间的叠加,才显得弥足珍贵,这时再去审视它,眼前便是别样的一番风景。
http://s6/mw690/63ad12d9td3649fbee8d5&690--- 心仪《石门铭》" TITLE="临帖系列之七 --- 心仪《石门铭》" />
临《石门铭》局部
http://s12/mw690/63ad12d9td364e04e21fb&690--- 心仪《石门铭》" TITLE="临帖系列之七 --- 心仪《石门铭》" />
临《石门铭》局部
加载中,请稍候......